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有声内容产业“新意”几何?

更新日期:2021-11-08

10月2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有声内容产业平行论坛在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举行。论坛主题是“消费新场景 内容新趋势”。与会嘉宾围绕有声内容产业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话题展开探讨。

  原创成音频行业蓝海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有声读物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营收超过4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360多亿元。其中,我国有声读物市场规模达82.1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有声阅读市场。

  蜻蜓FM副总裁陈强用“音频优先”形容有声内容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音频原创节目受用户青睐的趋势已经在美国有所呈现。他表示,过去几年,音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在40%左右,这与视频、图文行业渗透率仍有很大差距。作为“受益者”,有声内容产业在从网络文学、图书出版、视频节目中获取内容来源之后,期待更多原创音频内容能够助力音频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并真正形成“破圈”效应。

  围绕音频内容的创新方向,陈强说,从主播模式的创新来看,从研发端到产品端对主播及其个人品牌进行全方位内容建设、流量扶持与行业化运作,通过成就主播达到成就平台的良性循环。从内容形式来看,综艺是视频平台较大的流量入口,音频综艺还很少,音频综艺节目有望进一步彰显流量价值。在内容品类方面,评书在音频平台流量排名位列前茅,但内容供给量却远小于市场收听量。由此,新人讲的新评书市场需求将不断提升,此外还有泛资讯类的播客节目将受到年轻听众欢迎等。

  围绕如何用好声音讲好原创故事,北京魔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超结合把《北洋夜行记》由原创故事改编为广播剧的探索表示,广播剧既是可以脱离原著故事独立存在的新故事,又能合理存在于原著的体系中,实现“1+1>2”的效果。重视广播剧在改编层面的创新,是用声音讲好故事的关键,具体表现在体现真实感,利用有声优势强化人物塑造,通过有声形式的差异性大胆进行人物与故事线的创新。

  技术辅助产品创新

  随着5G、AI技术的发展,其在有声阅读领域的应用也日趋成熟。论坛现场展示了早期运用TTS(从文本到语音)技术生硬机械化语音的阅读与目前使用AI主播生动流畅的阅读,二者差距之大令参会人员感叹。

  谈及新技术对有声内容产业的影响,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乐龄听书事业部总经理陈军从三方面指出,从内容制作来看,5G、云计算、AI等技术赋能文化生态,降低了录制成本,提升了录制效率。从内容分发来讲,技术助力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推荐个性化内容,实现精准普及、精准传播。从终端场景体验来说,技术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那么,语音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取代真人主播?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赵琳对此表示,AI不会取代主播,而是能够将主播从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创新与打造精品。“AI能替代人类的智能,但永远替代不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赵琳表示,比如主播在演播过程中带着情感的语气、呼吸声,有助情绪表达的表情、动作是AI无法模拟重现的。她也由此强调对主播进行专业化培训,以及探索行业标准建立的重要性。

  细分IP打造精品

  有声内容产业商业模式渐趋成熟,推动版权拆分更加精细。“比如早期影视业授权只有影视改编权,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目前拆分为网络剧版权、大电影版权等。”陈强表示,目前有声内容产业只有音频改编权的授权,随着有声书、广播剧、评书等不同音频产品的发展,相信未来IP授权策略也会不断细分,从而满足不同人群收听偏好。

  近年来,中文在线在IP开发方面持续发力。据中文在线音频事业部副总经理陈芳介绍,目前中文在线有声资源已超过40万小时。在有声阅读领域,主播成为演绎精品IP的重要环节。为此,中文在线从主播扶持、培养、孵化、变现等方向,探索有声行业主播标准与生态的建立,通过孵化与扶持优质主播,依托中文在线IP资源,定制有声内容产品,并进行全网运营。

  “随着有声阅读与网络文学、影视、传统出版等领域联动效应的逐步增强,其赋能其他内容产业发展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表示,在产品创新方面,要着力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有声阅读的新场景和新体验,如在听的基础上调动用户的其他感官,提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以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此外,在技术服务内容生产创作的同时,还应注重在质量管理、作者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应用,提高有声阅读产品的制作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