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制造业数字化如何跃升?|高质量发展中山镇街行

更新日期:2023-06-20

【编者按】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镇村经济、城镇发展再次扛起改革大旗,挺在一线。作为珠三角重要工业城市,中山“市—镇”特殊行政体制赋予了其镇街更丰富、更具代表性的价值和意义。即日起,《南方日报·中山观察》将推出“中山镇能量·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系列报道,通过走访高新区、新城新区、工业重镇看中山镇街转型升级、改革闯关实践。

  走进纬创资通中山厂,车间只闻机器声,少见人身影:产品在流水线上高速“流动”,自动搬运机器人有节奏地为20多条生产线配送物料……

  通过对整个价值链进行数字化变革,纬创资通中山厂将单位人时产能提高了43%,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22%,从一个普通工厂一跃成为中山首个、全省7座世界“灯塔工厂”之一。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数字经济时代来临,作为全市创新“主引擎”,火炬开发区制造业正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灯塔工厂”和“云端工厂”的不断涌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根据计划,火炬开发区今年全年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70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达三级及以上超24家,全面推动区内企业和各大产业集群开展数智化转型升级。

全流程数字化变革

“灯塔工厂”打通“端到端”价值链

  纬创资通中山三厂的一楼仓库里,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不用开灯。在这间漆黑一片的智能立体“关灯库房”里,各项管理数据在一张电子屏上一目了然。

  三厂物流管理部经理熊华介绍,屏幕的背后是一整套成熟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对仓库进行实时监管,包括备料进度、库存储位、无人叉车状态、急件预警等,随时监控进出仓库的物料进出仓情况。

  在这座“关灯库房”共有1818个储位,通过无人叉车,引进激光定位技术,实现了原材料“收、发、存、账”一体化,运营成本降低了26%。

  类似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应用场景,已经覆盖了企业生产制造的全链条环节。

  纬创一厂数位转型部经理彭景添指着眼前的一台检测设备说,以往工人是通过肉眼根据经验判断,时间长了会有视觉疲劳,新的自动检测设备结合AI技术,根据产品的特征、零件特征、品质要求等开发模型及运用AI演算法,系统自行判断,不仅效率大大提高,精准度也大大提高。

  在生产销售的各个精细环节里,一些变化也正在发生。

  智能排单是纬创资通根据市场变化的“创新打法”,它以最优的库存、最小的成本,实现对客户订单实现秒级响应。

  “遇到急单时,系统可以及时响应,动态调整发料顺序;遇到缺料时,系统会发出预警,提醒及时补充物料。”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产销管理部经理邹霞表示,智能生产排程系统投入使用后,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客户订单平均交付时间从71.5个小时降到45.8小时。

  怎么做到的?

  邹霞介绍,奥秘就在于“灯塔工厂”实现了“端到端”全流程的数据驱动。工厂运用数字化的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客户订单、主排程计划、物料模拟、产生工单及生产排程、物料采购作业等五大业务流程,改变过去依靠大量人力收集处理信息的管理模式,实现生产全流程的优化管控。

  “这种‘端到端’的价值链,正是‘灯塔工厂’的重要特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中国区转型业务负责人艾家瑞指出,数字技术应用若能突破实体工厂的范畴进而在整个价值链发力,那么企业的敏捷度和产品上市速度将得到极大提升,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机会也会更多。

破题定制化生产

印刷巨头也能“灵巧转身”

  穿越偌大的厂区,南方+记者进入了中荣印刷智能工厂的“调度中枢”——智能仓储立体库。这里是印刷业业内最大、净深最长的自动化立体库,真正的“黑灯工厂”。在这里,数万种原材料、规格材质各异的印刷品,实现无人仓储、生产调度、自动运输,并且从不出错。

  大象转身难,作为印刷包装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中荣印刷每天有2000款产品交付,8000次半成品周转,有3万种新旧材料吞吐……其生产管理的复杂程度在行业内属首例。

  中荣股份董事副总经理林海舟介绍,印刷业没有生产线的概念,每个客户的订单需求都不同,非标准化的产品对企业高效调动人员、设备、工序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一道不得不过的“难关”。

  “建立自动化运转的仓库,就是我们破题的妙招,它的背后是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调度系统。”公司精益生产副总监吕甲介绍,每一箱原材料在入库之前,都会被赋予一个标签,二维码成为其进入整个生产流程的“身份证”。数字化系统就是通过识别这些标签上的物品名称、数量、位置等信息,搭建起一个庞大的物联网数据库,实现“一码统管”生产全局。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重构一套新的流程体系,难度无异于脱胎换骨。

  2014年起,中荣集团开始导入数字化印刷、打造数字化车间;2018年,智能工厂建成,又逐渐组建起数字化系统运维团队,才真正掌握系统研发、功能迭代等技术。至今,中荣集团通过集中化印刷管理系统,将印刷设备连成数字化生产网络,实现大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定制与协同制造模式转化。

  数字化转型,投入大、周期长,但最终换来了高回报。目前,中荣集团成为印刷包装行业少数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之一,成功在A股上市,并与10余家全球500强企业及3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突破卡脖子技术

工作母机装上“最强大脑”

  走进迈雷特展示厅里,100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铺满了一面墙。自2016年落户中山火炬开发区以来,迈雷特推出了一系列自主研发、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还在数控系统方面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出工业安卓智控系统,为工作母机装上“大脑”。

  “目前国内大部分数控齿轮机床都是使用国外的数控系统。如果一台数控机床没有自己的数控系统,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大脑,无法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迈雷特创始人、总经理林守金说。

  智控系统的核心是数控技术,而数控技术的核心是多轴联动控制技术,目前国内一般企业都是以3轴或4轴为主,迈雷特在工业应用上已经实现了10轴10联动智能数控系统产品化。

  在饲料精密模具这个细分领域,迈雷特已经做到行业“隐形冠军”,奥地利的安德里茨、瑞士的布勒、中国的温氏集团、泰国的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都在使用迈雷特的装备。

  林守金认为,企业在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时候,不是只投入设备就行,而应量身定制适合企业自己发展的设备,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业务流,借助算力、算法和数据打造智能化闭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

  在迈雷特公司大楼门前,“创新引领未来”“智造装备中国”12个大字,诠释企业的发展理念。这是火炬开发区企业抢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机遇,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南方+记者杨慧荣何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