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打好“三张牌”让印刷文化“活”起来

更新日期:2024-05-23

身处中国近现代出版印刷发源地,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对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印刷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历来也是领风尚潮流之先。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剑毅表示,在“印刷+文化”的融合之路上,上海印刷集团以非遗传承、文创开发、文化地产“三张牌”,打造出印刷文化传承创新的产业样本。

模式创新水到渠成

一年前,上海印刷集团“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工业旅游项目在青浦印刷园区正式启动;如今,这一集历史文化、工艺技术、行业应用、科技创新等为一体的科普和研学打卡地,日均参观人数超200人。一场传统印刷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化发展的创新之势,在这里蓬勃生发。

在沈剑毅看来,“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项目初获成功,是集团精耕印刷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的成果。看得见的是每天到青浦印刷园区蜂拥打卡的参观者、各大图书文创集市上以其卡通形象“in仔”与“kk”亮相的文创产品等,其背后却是上海印刷集团这些年在印刷文化产业的布局和谋划。

“我们围绕非遗传承、文创开发和文化地产进行整体规划,各条线、各项目稳步推进。”沈剑毅表示,该模式的成功探索,一是内容创新,得益于上海印刷集团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100多年的印刷发展史。二是运营创新,与专业化团队合作,形成良性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在青浦印刷园区,参观者既可以看到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中从新石器时代的陶泥印“书”到纸本书再到电子书的书籍演变过程,又可以通过印刷工厂全面深入地从编辑、印前、印刷、印后等各个工序流程中体验书籍印制的工业魅力。

印刷非遗技艺在这里展陈,印刷文创产品在这里展示,印坊889园区的文化地产在这里落成,这正是上海印刷集团打好“三张牌”的缩影。沈剑毅认为,有历史沉淀、有创新基因,上海印刷集团的文创模式水到渠成。

持续输出优质产品

如果说“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工业旅游项目是上海印刷集团多维度融合的展示,那么在非遗传承、文创开发、文化地产等各个方面,其都在不断向创新更深处奋楫前行。

沈剑毅对上海印刷集团旗下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现代汉字印刷字体发源地”的挂牌引以为豪。他介绍,上海印刷集团专门建立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让参观者全方位感受中华优秀汉字文化和传统非遗手工技艺。“2023年非遗手工字体宋七的发布,让宋七字体在尘封半个多世纪后面世重生。”沈剑毅表示,他们持续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断发力,持续输出优质文化产品。

在上海印刷集团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中,“老字号”也是一大亮点。今年2月,上海印刷集团旗下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字模一厂品牌“华丰”铸字入选商务部等5部门公布的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华丰铸字的推广是我们对印刷文化的一种展示。”沈剑毅介绍,华丰自2012年对“传承活字印刷的艺术和文化”进行立项,抢救性收集存世已十分稀少的铜模和铅字,恢复并复制铜模活字制造技术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与活字印刷相关的文创产品。

谈到文创产品开发,就不得不提及上海印刷集团创建的“尚映”品牌,其立足拥有的新疆龟兹、西藏唐卡、字模活字等数字资产元素,依靠自主设计力量,开发出百余类千余种文创产品,并在各大书展、集市上展销。沈剑毅说,“尚映”品牌的最大特色就是围绕印刷做文创。

让印刷为美好生活添彩

今年,上海印刷集团在上海闵行区世纪出版园开设“新华快印”门店,这是继去年首家连锁门店在沪开业后开设的第三家“新华快印”门店。可以看出,上海印刷集团每个项目的成功落地,都在其“印刷+文化”的谋篇布局中。

沈剑毅介绍,“新华快印”门店以“门店+工厂”的模式构建,是上海印刷集团印刷业务的营销(接单)中心,同时也与“印坊in”文化地产品牌相映衬。一方面,“新华快印”区别于一般的商业化快印门店,围绕“印书”核心,提供精品数字印刷产品。另一方面,结合印刷文化地产建设,上海印刷集团在其中两处“印坊in”文化地产内开设“新华快印”门店,打造具有不同印刷文化主题的文化空间。

“比如,‘新华快印’1店位于杨浦区齐齐哈尔路印坊928园区,该处是上海第一家大型国营印刷厂新华印刷厂旧址,而3店主营样书类产品制作,更加贴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编印一体化改革发展需求。”沈剑毅表示,“新华快印”连锁门店也是集团对外形象展示窗口,印刷文化衍生文创产品在门店亮相,充分展示印刷融合化发展应用成果。

这正是上海印刷集团紧密围绕“贴近出版、贴近数字、贴近文化”改革发展的有力践行。“文化产业是长线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需要精心滴灌、静待花开的战略定力。”沈剑毅认为,作为国有书刊印刷企业,上海印刷集团要充分发挥国企敢干显担当的精神,助力传承传播印刷文化、字体文化,推动印刷业融合化发展,让印刷为美好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