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孔版印花的起源与印刷术的发明

资料来源:当代中华印刷史文选 作者:宋育哲 更新日期:2006-10-05

在孔版印刷中,最古老的印刷方式是型版(镂版)印刷。型版自古以来多用于织物印花和墙壁印画,近代在少数物品上也有应用,如包装箱体上印字,但型版用于织物印花,始终为其发展中的主流。直至型版发展演变到现代的丝网印刷之后,它的适用范围才逐渐扩展开来,如今已被应用于各种材质制品的表面印刷,几乎无所不印。然而由于型版印刷的自身特点和历史的局限,用型版印书的事例甚为少见,而研究印刷史的专家学者又多以印书为主线,谈印刷必谈印纸、印书。型版印刷既然不用于印刷书籍,自然也就没有印刷史学家把它作为印刷术来研究,在探讨孔版印刷的起源时,也未曾有人与印刷术的发明联系起来。即使联想到孔版印刷的出现与印刷术的发明有关,也常因避免班门弄斧、标新立异而躇踌却步。

近期拜读李兴才先生的“应从大印刷史观研究中国印刷史” 和张树栋先生的“中国印刷史研究上的新课题”
二文,茅塞顿开,认识到孔版印刷史的研究中,不应忽视印刷术的发明问题,而应理直气壮地去进行发掘、探讨、研究,藉以弘扬中华文明,为祖国争光。

一、印花术和印刷术本质上没有区别

我国古代印花术,大致可以分为孔版印花和凸版印花两大类。孔版印花的前身是型版印花,后来发展成为现代的丝网版(包括平网和圆网)印花;凸版印花的前身是木刻版印花,后来发展成为现代的铜版滚筒印花。
无论是孔版还是凸版印花,都是用刷或刮的办法,把印墨(浆料)从印版上转移到织物或其它物品上,以复制出花纹、图形。这里常被印染行业称之为“刮印花”和“刷印花”的工艺过程,实质上都是在印版表面进行刷拭以求印墨(浆料)向承印物转移。对照一下我国“传统印刷”的定义“以刷拭为手段,把印墨从印版表面转移到纸(或其它材料)上以复制图像或文字的任何方法”。
不难看到,印花术具备印刷术的基本要素,二者几乎完全相同,没有理由说印花术不是印刷术。诚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隔行如隔山,行业之间各以家族传授技术,谈不上彼此交流,导致印花业和印刷业之间的长期隔离,把本来是同样的技法视为毫不相干的两种东西,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即便如此,史学家还是把孔版绘制的敦煌千佛洞壁画看成是印刷艺术品,而未把古代孔版一概排除在印刷术之外。
其实敦煌之孔版印刷与当时(南北朝时期,公元356年至581年)盛行的孔版织物印花,工艺方法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用镂刻的型版将色浆刷拭到承印物体上而制出图形。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主要用于印花术的镂刻型版,经过不断革新、改良,己发展成为现代丝网印刷。如今丝网印刷成了孔版印刷的主体,尽管仍为印染行业大量采用,尽管仍被印染业称之为“丝网印花”、“筛网印花”、“筛框印花”
等等。然而就是这个“丝网印花”,已被广泛用来在各种材料、制品的表面上印字、印画,所以没有人再否认印花术和印刷术的统一性,几乎所有的现代印刷书、刊都把包括织物印花在内的各种用途的丝网印刷,统统归入了第四大印刷方式——孔版印刷。

二、应全面地研究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史

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印刷术在中国的诞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估量的伟大贡献。印刷、造纸、火药、指南针,中国古代的这四大发明几乎世人皆知,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但是如果深入探讨一下古印刷术的历史,会发现印刷术的发明年代问题还是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研究的。这里,关键是把研究的对象扩大到整个古印刷术的领域,而不局限于一种印刷方式(凸印)、一类承印材料(纸张)。因为印刷术不同于火药、纸、指南针,它不是单指一种产品,而是指多种工艺方法。印刷方式的多样化和承印物的种类繁多,使印刷史的研究相对复杂,我们只能面对这一现实,对各种印刷方式分别进行深入地研究,才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真实。

中外史学专家对我国古代雕版印刷和活版印刷进行了大量的、卓越的发掘、研究,考证出活字版印刷术是宋朝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毕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尚无确切的定论,大体可认为是在隋末、唐初的几十年内(公元618年前后)最早出现
。在一些人的概念中,四大古代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指活字版印刷术,它的发明人是毕升。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雕版印刷术比活字版印刷术早出现400多年,故印刷史学界多认为印刷术的真正历史应当从雕版印刷开始。

然而中国古代印刷术不只是雕版和活字版印刷,还应包括孔版及其它印刷的早期形式。孔版印刷的历史悠久,孔版中的型版又是孔印技法中最早的一种印刷技法,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研究印刷术的发明问题时把型版忽略掉。实际上型版也是一种雕刻版,但囿于以印书史为主线的研究方法,有的学者一方面把型版印刷列入了雕版印刷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在考证印刷术的产生年代时只字不提型版印刷,致使关于印刷术发明年代的结论显得不够严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缺点。科学的结论来源于对事物的全面地、科学的分析,研究孔版印刷的起源,对印刷术发明问题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三、从孔版印花术的重要历史发现看印刷术的发明

印花术究于何时何地出现,其发明者是谁,史籍均无明确记载。欧洲曾发现三万年前的加尔加窑洞之黑、赤壁画,认为是以人手放在壁上,外围用芦苇茎吹上彩土而成,属于一种型版印刷的方式
。但人手是生来就有的生理器官,非人类智慧的产物,不能称之为印版,也就不具备印刷定义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当然算不上印刷术,充其量只能表明人类已经开始萌生了复制图像的思维动作。

中国敦煌千佛洞中的佛像壁画,是我国较早发现的、使用了型版的艺术作品,证明距今1500年前已用型版印刷技法在墙壁上绘制图画,绘制了举世无双的辉煌艺术作品。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花织物,质地精美,印制淳厚、细腻,
其中“金银色印花纱”已是三套色、工艺精巧的型版印刷品了 。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公元581~907年)印花丝织物,有不闭合的小圆圈花样,其内外圈有一线相连。印制这类图案的型版绝非一般镂刻所能达到,可能在镂空处保持连接点,并以生丝及粘附材料等加固而成。这种型版印花技术的新创造,为后来丝网印刷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有些文献说,型版印刷源于秦汉(公元前220年~公元8年)这是不正确的,(宋)高承着《事物纪原》第384页“夹缬秦汉间始有”,指的夹缬印花术于秦汉时期出现
。所谓夹缬,照字面解释,夹是从两方相对夹持,指夹版的操作,缬是印了花纹的丝织物,指印花的成品,夹缬即将丝织物夹在两块镂刻相同花纹的型版之间,从两面施印而成印花丝织物的工艺。显而易见,夹缬印花是技术上更复杂的型版印花术,用两块型版夹紧织物后印刷,可以实现两面花纹的精确套印,比用一块型版印两次更先进。这显然是在型版印花术出现的若干年之后、经过生产实践不断改良的结果,而非型版印刷的开始。

最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至1979年,江西考古工作者对贵溪县渔塘公社仙岩一带的春秋战国时期崖墓群的调查,当时发掘了其中的14座墓葬。出土的200余件文物中,有几块印有银白色花纹的深棕色苎麻布,就是用型版印刷的。同时出土两块刮浆板,板薄、断面楔形、平面长方形(25×20厘米)、短柄,它有力地证明了当时型版印花术的存在
。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型版印刷文物,证明我国早在春秋战国之交就有了型版印刷术。

在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墓中,也曾出土过印花织物碎片,但并无任何印花工艺的实物发现,据多方之推测考证,认为这些碎片非埃及自制而由我国输人 。

作为第四大印刷方式的孔版印刷,它也有自己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对上述各种发现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是孔版印刷的发源之国。可以说:型版印刷起源于春秋战国之交,盛行于秦汉之间,高度发展于隋唐时代
。毫无疑问,这一结论更加丰富了中国发明古代印刷术的内涵,再次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印刷最早的文明古国。

(原载《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第133~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