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大印刷观的形成及其对印刷工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资料来源:当代中华印刷史文选 作者:尹铁虎 陆根发 更新日期:2006-10-05

印刷术最早孕育于中国文化,固有许多条件作基础,但其重要因素是:中华民族最早具备了使“印刷术”得以脱颖而出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及社会文化条件,从而使得中国首先发明印刷术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及向国外的广泛传播是中华民族先贤的卓越功勋、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值得引以自豪。但是,在历史长河的竞争中,我们落后了。

如何在总结历史经验、改变落后状态的同时,继承和发展祖先的光辉业绩,振兴中华印刷?是我们整个印刷界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发展我国印刷事业必须转变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印刷观念的转变则是改变落后面貌、发展我国印刷事业的思想需要。长期以来,传统印刷观念把“印刷”理解为仅仅是印刷书报杂志。这种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经济发展并带有很大局限性的旧有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

大印刷观作为一种观念,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大印刷观是以系统、整体、全方位、多角度的方法来看待“印刷”的。分析一下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史、现状及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就可以看出传统印刷观的局限性和大印刷观的科学性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印刷技术日新月异,功能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的领域不断开拓。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已不再局限于文化、教育,印刷技术现已扩展到诸如:工业、农业、商业、科技、艺术、宗教、财政、金融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众多领域。根据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早在1985年,包装装潢印刷业的印刷品在全国印刷行业中就已占第一位,超过了书刊的印刷。“印刷”作为一种特种工艺技术正在更广泛的领域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无愧于人类“文明之母”的称誉。

大印刷观的产生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宣传并树立印刷新观念——“大印刷观”是印刷界得以发展的思想需要,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是指导我们研究印刷兴衰史的需要。

二、科技发展是形成大印刷观的基础

了解印刷的同志都知道:有些印刷新工艺、新方法是在传统印刷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扩大了传统印刷的功能;有的则完全不同,而是摒弃了传统印刷的方法和原理,另辟途境,创立了新的印刷方法,使印刷方法更加多样化。传统印刷只在纸和油墨上做文章,而一些新的印刷方法——特种印刷可以在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织物、橡胶、皮革,以及任何不规则形状的特种材料上进行印刷,除了水和空气之外,任何固体材料都是印刷术的用武之地。传统印刷不能涉及的领域,借助新的技术装备和器材用新的印刷方法就可以涉及。印刷术现已发展成为不少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如:在商业领域,现代商品的整个经销过程都离不开印刷的参与,广告宣传、商品包装都离不开印刷。而软包装材料印刷的发展,更改变了传统商业的销售形式,使超市的发展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软包装材料印刷的支持,超市就不可能兴旺发达。反过来讲,如若没有与专业印刷相关工业的发展,例如包装材料的进步,印刷术在这方面的发展就受到制约。

信息传媒一直是印刷业传统的参与领域。目前在这个领域内,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信息载体不断出现和发展,各种媒介共存的时代已经到来。光电技术进入印刷领域后形成的一个以冷排为中心的新格局——电子出版已经兴起。用磁盘记录和存贮文字、图像与声音,实现了无纸印刷,对印刷的含义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仍用传统的印刷观来理解科学技术的这些新发展,就无法解释印刷术的进步。

三、大印刷观对振兴华夏印刷业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宏观上国家对印刷工业的规划与布局,还是微观上一家印刷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都与人们的意识及其指导思想有关。以大印刷观为指导,就能放开视野、解放思想,跳出传统狭窄的小圈子,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管理“大印刷”的工业部门

建国以来,在国家管理机关中,一直没有设立一个管理“大印刷”的工业部门;国家计划和统计项目中也一直没有独立的印刷工业的位置。世界上先进国家都把印刷工业列为重要产业部门之一。因为印刷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较有影响,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业部门。而我国印刷工业一直处于国民经济中十分落后的位置,我国的各类印刷企业分属在各系统、各部门,政出多门,不可能形成合理的规划布局,不利于管理。如能以“大印刷观”为指导,建立独立的印刷工业部门,就能合理地制定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还可有计划地组织印刷科学研究,开展高、新、尖技术攻关,并统筹规划印刷教育与培训。

2.成立“大印刷”行业协会,实行行业管理

有了“大印刷”工业部门,就能相应成立“大印刷”的行业协会,有利于实行行业管理。行业协会是跨地区、跨部门的组织,属民间性质,它把所有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印刷企业都包括进来。协会是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它可以制订印刷行业的法规,把所有印刷企业都纳入国家正常运行的法制轨道;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经济政策,建立一个公平的印刷品市场,保护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以强化印刷这一特种性质的行业管理,只准守法经营,杜绝非法印刷品的出现。

行业管理比政府直接干预好,它打破了地域和部门的界限,排除了地方保护和一些部门的行政保护。

3.扩大印刷术应用范围,开拓新领域

大印刷观的意义在于印刷无界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可以扩展到它可以扩展的一切领域。印刷从以往主要是书刊印刷发展到广告、包装、票证、铭牌印刷等,并且还在不断发展。日本提出了“扩印刷”目标,意思是把原来以纸张为最大对象的印刷技术向上、下、左、右扩展,扩大它的应用范围,也部分含有大印刷观的含义。

即使在己扩展的这些领域,仍有一个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而新的领域更有待我们去发现,去开发,如:

(1)食品印刷:喷墨印刷技术是一种包含了多项科学技术的无压力、非接触式新印刷方法,可在柔软、易碎和三维空间固体材料上进行印刷。将油墨从喷嘴直接喷射到承印物上,能在瞬间改变图像。国外已发明了一种可食用的油墨,因此可用于食品印刷,如在蛋糕、饼干、糕点、水果、蔬菜上进行印刷;其色彩鲜艳,能增加食品的色、香、味、美,提高了人们的购买欲,开扩了食品印刷的新天地。我国的印刷业至今尚未涉足此领域。

(2)玩具印刷:印刷不能只限于商品外部的包装,可与产品紧密结合,成为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制作工艺。将立体印刷、全息印刷、磁性印刷、液晶印刷、香味印刷等多种印刷技术综合应用于玩具的设计、制作中,可使玩具增添神秘性、艺术性、趣味性,能使玩具更新换代上新档次,使儿童的视觉、听觉、嗅觉更具实感,制成的玩具更受儿童欢迎。

(3)工艺美术品印刷:上述各种特种印刷技术同样能应用于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制作,尤其是旅游纪念工艺品。

(4)建筑印刷:又称建材印刷,目前常见的是印刷仿木纹和大理石纹图案。若进一步采用特种印刷技术——金银粉印刷来印制装饰板,在内容上加以艺术处理,能把建筑物装扮得更加清静、典雅,也能使建筑物富丽堂皇、有宫殿气派。建筑印刷进一步还可应用于飞机、轮船、车辆的内装饰。

(5)电路印刷:印刷为电子工业服务有着极广阔的市场。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大型集成电路、光电掩膜、薄膜制品、精密金属部件、液晶显示屏等。日本的这个领域一直为较大印刷企业所独占,现在中、小印刷企业也十分活跃,正不断向这个领域渗透。

在我国,不少城市的印刷企业尚未开展这项业务,各电子企业不得不自己配置设备与人员进行配套生产。一些印刷企业尚未意识到这是印刷业应该占领的市场。如果由印刷企业承担这项业务,就有条件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为众多电子企业服务,既增加印刷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降低电子企业的生产成本。

(6)电子出版:这是一个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从大印刷观的角度来看,印刷产业是信息产业,不同信息载体的生产业务,都可视为印刷业应该经营的范围。电子出版属无纸印刷,只是信息载体不同而已,理所当然应由印刷业来经营。印刷企业只需作适当的生产格局的调整,就可以进行电子出版物的生产。

4.配套衔接,整体推进

“大印刷观”将印刷工业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印刷工业必须有诸多条件的配合。在生产实践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但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始终有一段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因素,即操作技术、设备保养、维护、检修技术跟不上;二是原辅材料的质量问题,一些纸张、油墨、配剂未能达到先进设备所需要的标准。因此,必须把印刷机械制造业、原辅材料制造业、印刷技术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印刷科学研究等予以统筹规划,使其配套衔接,相互支持,同步发展,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印刷工业顺利发展。

四、“大印刷观”使印刷史研究步上新的台阶

印刷术发明后,主要用于印刷各种书籍,为出版服务。因而形成印刷业从属于出版业的结构模式,一般以出版机构命名沿袭千余年直至近代。传统印刷观,即以出版为中心,影响着印刷史的研究。如:在考证印刷术发明年代时,往往以印本书籍最早出现的年代作为印刷术发明年代的依据。这一论点已在学术界引起争论。

近年来,不少海内外学者提出了以大印刷史观作指导,进行印刷史的研究。李兴才先生主张从整体的、全面的、全程的、全方位的角度系统研究印刷史。大印刷史观派生于大印刷观,应用于印刷史研究可以揭示印刷术长期被人们忽略的潜在社会功能与作用,对印刷术的发明做出更准确、更公正、更全面的评价。大印刷史观逐渐为印刷界众多人士承认与接受。

印刷史的研究对象是印刷术发明、发展及印刷行业形成、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张树栋先生提出的大印刷史观的涵义是:“站在印刷立场,从印刷角度出发,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坚持历史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系统地研究印刷史。”
这对印刷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在其发明前都有一个孕育、吸收、酝酿的过程;在发明后,也大都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印刷术也不例外,发明初期的印刷工艺粗糙、质量不佳,只能应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印刷品,如粗线条的佛像、简单的符咒、纸牌等。以后,随着技艺的提高才逐步应用于字数从少到多的书籍印刷。印本书籍的出现,说明印刷技艺已发展到相当阶段。在此之前,印刷术尚有一段从吸收、积累、发明与提高的历程。

大印刷史观站在印刷的立场,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把一切与印刷相关的因素都作为研究的对象,跳出了以出版为中心的狭隘框架,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进行研究、论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与思路。例如:

(1)在时间空间上,不停留在隋唐,可上溯到秦汉乃至新石器时代。因为在新石器时代已有树皮布印花和彩陶拍印术;在战国时期已有陶印文字;在秦汉时已有模印砖瓦。

(2)在印刷技艺上,古老的孔版印刷更早于隋唐的雕版印刷。

(3)在承印物体方面,布、陶等比纸张更早作为印刷载体。

(4)在印刷方法上,彩陶拍印、印章盖印、砖瓦模印、刻石拓印、织物漏印更早于雕版印刷。

(5)在应用领域方面,织物印刷用于生活领域更早于书籍印刷的文化领域。

在大印刷史观指导下,上述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考证和研究。

印刷从属于文化这一概念已为人们所共识。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事实上印刷远远超出文化的范围,现代社会已充分显示印刷的社会性。即使在古代,印刷除应用于书籍印刷外,还应用于宗教(佛像)、金融(纸币)、政治(告白)、生活(印布)等各个领域。由于过去以出版为中心研究印刷史,所以书籍与印刷关系的研究比较详细,认识也较深,而对印刷在其它领域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则缺乏研究或研究较少。

钱存训教授在“中国印刷史的研究范围、问题和发展”一文中提到:“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科技史、文化史、中外交通史等对印刷术的发明、传播、功能和影响等方面的因果加以分析,进而研究其对学术、社会、文化等方面所引起的变化和产生的后果,以及印刷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有没有产生影响?对现代西方文明和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的因素和后果?印刷术对社会变迁有怎样的功能?”所有这些研究新课题的提出,正是突破了传统印刷观的局限性,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才能做到。

在大印刷史观指导下,印刷史研究将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走上新的台阶。

印刷术的导源和历程,织物印刷的起源,套印术的肇始和发展,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以及印刷设备、器材、科研、教育等一系列与印刷相关的领域的研究和考证,都是印刷史研究的内容和对象,一个全面、系统、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中国印刷史的局面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进而使“印刷”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揭示,使世界更加深刻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及其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原载《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第565~5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