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浅析部分印刷企业的设备投资行为

资料来源:《广东印刷》2007年第4期 作者:韩晓良 更新日期:2008-06-17

改革开放以来,印刷包装业曾经经历几次大发展时期,印刷包装业厂家数量和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2006年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800亿元。在印刷包装业持续发展的刺激下,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生产厂家已经增至近500家,年产值已经达到150亿元,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重复性建设和过度设备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印刷包装业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印刷工价大幅下降,增长速度趋缓,对印刷设备的需求也由旺转淡,印刷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挑战。

目前,我国印刷设备市场的总销售额约为240亿元,其中国产设备约占55%,进口设备约占45%,中、低端产品中,国产设备占主导地位,而高端产品则是进口设备的一统天下。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已呈现出过热的迹象,价格大战愈演愈烈,恶性竞争的案例层出不穷。蛋糕就这么大,僧多粥少,而发展的增量有限,中国的印刷设备制造业如果不改变产品结构的布局,在高端产品上实现突围,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已通过中外合资、合作、OEM、收购等引进技术的方式,开发了一批中、高端产品。下一步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以较短时间研发出更多技术含量高、成本相对低、与市场对路的高端产品。这是中国印机企业赢得竞争,谋求发展的关键。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家的产业政策、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广大印刷用户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印刷设备市场呼唤公平竞争,呼唤理性的用户。下面,本文力求对目前部分印刷用户在设备投资上存在的认识上误区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一、确定设备投资应以获得最佳效益成本比为目标

印刷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在艰难的环境中博取最大利益,追求设备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无疑是印刷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企业未能做到科学决策,其主要原因有:

1. 决策人不熟悉技术、不熟悉市场,片面认为越尖端、越先进、越高档的设备就越好,而不顾本企业的实际和市场的需求,贪大求洋、相互攀比、盲目引进,致使投入巨资引进的先进设备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至今我们仍不能忘记那些引进整页拼版系统的企业被坑杀的惨痛教训。

2.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印刷设备产品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差距较大,在一些人头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国产”成为了“劣质”的代名词,因而一味排斥使用国内产品。实际上,近些年来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印刷机械产业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除双幅规格设备以外,各种规格的卷筒纸印刷机都已达到批量生产的规模,小型卷筒纸平版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已达到45000张/小时,中型卷筒纸平版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已经达到70000~75000张/小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黑白报纸印刷的需要。全国印刷机销售额的30%已经实现出口,诸如卷筒纸印刷机、卷筒纸凹版印刷机、全自动模切机、切纸机这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已经实现批量的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国卷筒纸印刷机出口增长情况见下图。

在印刷机械设备中,印后加工设备国产化率逐年提高,反映出国内印后加工设备技术水平和质量已经接近世界水平。印后加工设备国内市场容量见下表(仅供参考)。
目前,国内不能生产的产品仅有大型双幅的卷筒纸印报机、数字化设备(数字印刷机)、书刊精装线、超全张单张纸印刷机、双面多色印刷机、宽幅柔性版印刷机等。
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制造能力,但产业化水平还不高的设备有:商业卷筒纸印刷机及烘干箱、冷却机组、零速自动接纸机、加硅装置,数字直接制版机等。

鉴于国内制造的印刷机械设备与国外著名厂商的技术和质量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提升印刷包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印刷包装技术上水平,一些实力较强的外向型企业,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进口一些高科技设备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作为满足中国印刷包装市场需求的设备,国产的在性价比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尤其对中低档客户有较强的竞争力,应该成为印刷企业的首选设备。

从提高国内制造企业竞争力,提高国内印刷机械设备技术质量水平角度,用户也应给予扶持。只有用户积极采用国产设备,加快超龄设备的更新速度,积极反应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质量上的问题,才会促使制造厂加以改进,逐步提高设备的质量,才会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我国加入WTO以后,正逐步融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企业完全有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设备的自由,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任何异议,但是如果国内的用户不能与时俱进地看到国产设备的进步,不能客观地认识国内产品的价值,一味采取排斥国产设备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印刷业本身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有一家企业,进口一台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商业印刷机,在明明知道设备的技术质量水平达不到国家标准时,仍然不顾企业职工的反对,执意进口,这样做不但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还影响了企业在国内外的形象。还有一家企业贷款购买了一台M600商业卷筒纸印刷机,然而由于业务量不足,半年运转半年闲,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还贷包袱。假如购买国产设备的话,价格最多仅为进口的70%,印刷速度可达40000张/小时,其基本配置与国外大致相同(指自动接纸、烘干箱、冷却装置、加硅上光装置等),完全可以满足业务需求,企业也有获利空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有的报业印刷厂购买设备时对国产设备不屑一顾,理由是性能不好,而黑龙江日报采用两台国产中型印报机印刷的报纸多次获得全国印刷质量第一名,成都晚报、广州日报使用了国产中型印报机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对国产设备的不信任甚至还扩散到印刷的客户,据一位印刷企业的老总讲:“企业如果不买两台进口设备壮门面就揽不到活儿,其实真揽到活儿后大部分还是用国产设备干。”本人欣赏这位老总的机智,但更希望印刷企业的经理人能够主动为国产设备正名。

民族产业是国家的脊梁,承担着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大责任,它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用户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应尽可能选择国产名牌和品牌产品

印刷包装企业在选择国产设备时,名牌和品牌产品应成为首选。

印刷设备的使用价值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用工多寡和稳定性、可靠性,可以用一个公式概括,即:设备使用价值=设备创造的财富/单位时间。名牌产品是经过时间考验,得到用户肯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一般说来,名牌机品牌机的价格要高于杂牌机,这就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道理一样,在品牌专卖店购物就是要比自由市场购物贵一些,虽然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群有不同的选择,但在自由市场购买杂牌货总有一定的风险。同理,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有高新技术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技术队伍的企业,其产品价格即使高一点,但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有保证,其综合效益还是比杂牌机要好得多,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要小得多。

另外,用户对主要品牌企业的信赖,可以促使印机优势企业更快的发展,提高国产设备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的集中度,促进印机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建立生产厂和用户的新型和谐关系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笔者耳闻目睹了太多生产厂和用户关系不和谐的现象。
在新设备开始使用时,故障率可能高一些,这是设备在生命周期之初的必然规律(当然不是说应该的),国内设备如此,国外设备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当然,大多数用户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妥善处理,他们能正确地认识生产厂家和用户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用户没有摆正两者的互利关系,对生产厂家提出一些不应该的过分要求,例如:

1. 有的厂家手头资金拮据,要求分期付款,并签有分期付款的协议,但提货、使用多年以后仍未按协议将余款付清,甚至以质量问题为借口要求退货或减少付款,闹到对簿公堂。

2. 有的企业购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提出质量问题,经双方协商达成换货协议,然而新货到位以后,用户还扣住先前的设备不予退还,这种做法已违反了起码的商业原则。

3. 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产品有较好的信誉,为了防止在付款问题上发生纠纷,要求付全款提货,但为用户留出百分之几货款作为发生质量问题时的准备金,有些用户在设备使用中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也拒不偿还这一点点余款。

4. 印刷机械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供应商应该积极搞好培训,使印刷包装企业尽快掌握新设备的调试、操作技术。印刷包装企业也要虚心接受生产厂的培训指导,尽快地掌握设备的技术操作要领。然而有的用户在未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情况下便将设备投入生产使用,由于工人操作不当,致使设备出现故障。当这种问题出现时,用户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怨生产厂提供的设备质量不好,这就没有摆正两者是协作互利的关系。

从生产厂家的角度,把用户看作上帝,尽可能为其提供增值服务,这是完全应该的。从用户角度讲,考虑衡量投入和产出的效果,对生产厂制造的设备技术质量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也在常理之中。但是,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制经济,“用户是上帝”是建立在合同、契约的基础之上的,即在履行合同的基础之上,用户才可享受较高的服务待遇,如果脱离了合同,认为上帝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将自身的经营风险转嫁到生产厂家,那就不是正确的了。有一位老总讲得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企业和用户要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这是一种朋友的关系,一种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关系,一种共同携手提高我国装备技术水平的关系,有了这样的关系,才不会发生种种的产销矛盾,才能达到供需双赢。

本站服务
  • 资讯
  • 辞典
  • 期刊
  • 公司
  • 合作伙伴

    印刷问答

    人物专访

    问答搜索

    推荐展会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