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成长故事:星光集团在高处闪耀

《印刷经理人》 更新日期:2008-06-26

200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走进人民大会堂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中,约有六成是换届后的新面孔,来自印刷企业的唯一连任的代表是一位淳厚和蔼、温文尔雅的长者——香港星光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林光如。
印刷界对星光的关注,并不完全因为林光如的政商双重身份,而是因为,在精密而激烈的商业大运作中,这家香港企业以行事超前的作风完成了多次突破常规的选择,林光如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想像力驾驭着星光要去的方向,将它带上天空的制高点。这样一家中国印刷界的一线企业,注定要吸引旁人的好奇:星光在讲述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

星光故事

又是一次典型的“白手起家”。1970年,香港的一间16平方米的租屋内,24岁的林光如开办了一家叫星光的小厂。或许称“厂”有些勉为其难,因为全部家当只有一台二手活版机,仅能做一点信纸、名片、单据的简单活件。除了老板,员工只有一位,不过开工第二天就不辞而别。林光如一个人跑业务,管生产,外加送货,像当时电视机里播放的“狮子山下”剧集里的那些主人公,发挥着香港人的工蚁精神,在身体的紧张中体味着精神的放松。几年光景,星光的生意渐渐风生水起。
1978年,星光做了一件让同行们都为之震惊的事情:斥巨资从德国和日本引进全新印刷设备。那时候的香港印刷企业,基本都是使用国外的二手机,星光此一举动,不仅达到了自身发展包装业务的目的,更无意间掀起了香港印刷行业提升装备水平的风潮,令整个行业形象得到改善。星光先人一步的传统,也就此写下第一笔。1986年,林光如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荣誉,主持人宣读的获奖词里,便有对他为行业所做贡献的褒奖。
1990年,星光走出香港,在新加坡成立了星光印刷(远东)有限公司。新加坡地处亚太区的中心地带,可以满足客户在东南亚地区的配送、物流服务。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星光在远东地区的窗口,帮助星光覆盖东南亚业务。1993年,星光印刷(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成立。除了这两个海外生产基地,星光还在洛杉矶、纽约、伦敦设有海外办事处。
1992年,星光印刷(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星光也成为书写“中国崛起”这个当代最伟大神话的千万个公司之一。1994年,广州星光环保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星光华南发展基地雏形渐显。
但事实上林光如却一直在仔细地观察着内地市场的每个细微变化,相机而动。2002年,林光如来到苏州,满眼旖旎风光,人间天堂景象,他所考察的厂区靠近长江边,一条小河穿行其间,林光如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花园工厂,由此拍板买下,星光印刷(苏州)有限公司成立,星光在华东也拥有了根据地。受惠于长三角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内外单比例各半的苏州厂已经成为今日星光的重要引擎。
仅一年之隔,韶关科艺创意工业有限公司成立。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粤北、赣南、湘南都需要高质量上规模的包装供应商,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交通方便,三地皆顾,发展潜力巨大。韶关被星光青睐的还有便宜的人工,星光正在逐渐把深圳和广州厂手工部分的业务向韶关转移。面对“中国制造”共同头痛的成本增长问题,星光可以说提早给自己找好了一个大后方。
早在1993年,星光就学会用资本运作手段来进行企业升级。当年,星光的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5年,星光被《福布斯》评选为亚洲200家最佳中小型上市公司之一,成为当年香港获选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印刷企业。
抚今追昔,万千感慨,那名在星光成立第二天就离职的员工绝对想不到,如果留下来,他追随的将是一个令他无比荣耀的公司。
2005年,星光在上海举办了盛大的35周年庆典活动。如今的星光年销售额已过10亿港元,拥有工作在内地、美国、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的一万多名员工,是Christian Dior、Calvin Klein、Godiva、HP、Hallmark、Intel、Kodak、Lancome、L’Oreal、MaCallan、Microsoft、NinaRicci等跨国公司的印刷服务提供商。

标准先锋

在35岁生日时,星光还举办了一个名为“以全球化思维探讨印刷行业标准”的论坛,主题为“印刷色彩管理”。2006年3月,星光再次以印刷行业关注的“PDF档案格式及工作流程”为主题举办论坛。2007年11月,第三届“以全球化思维探讨印刷行业标准”论坛又在上海举行,已成为“全国包装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的星光宣布将和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博斯特集团联合起草制定3项包装印刷印后过程控制标准,即模切、烫金、击凸和糊盒过程控制标准。
标准的例子在星光俯拾皆是。连我们喝的星光咖啡,都是要执行特定煮泡标准的。遥想昔日大家取笑美国人不会喝咖啡,但是只有星巴克这个咖啡品牌卖到了全球,其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标准。“在星光的各个地方工厂喝到的星光咖啡应该是一样的,这也是标准。用什么咖啡壶,奶加热到什么程度,用什么糖,煮多久,煮完后要把壶放在客人的什么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当日煮咖啡的小姐放错了糖,林光如遗憾地说,“不执行标准就会是这样,不好喝”。
不能真正理解标准含义的人也许会觉得林光如太教条。他用一碟扬州炒饭为例阐释了标准对一个行业,乃至民族工业的重要。“没有标准会损伤一个行业的尊严。一碟扬州炒饭,在中国吃到的和在美国吃到的,不是一个味道,就是在旧金山和纽约吃到的,也不是一个味道,吃的人就会觉得难以信赖,阻碍中国美食在世界上的推广。日本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他们的寿司、鱼生制定标准,这也树立了日本饮食业的国际地位。”林光如严肃地说,“粗放型经济的时候可以不要标准,改革开放前的农民种地没有标准,但是中国要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必须有标准,就像科学种田要求农药只能放多少,必须用多少有机肥一样”。
如同30年前首开购买全新国外设备先河一样,星光做事情,总是先人一步。2007年,星光获得G7 Master Printer认证,是亚洲包装印刷企业的第一家。即便是国际买家,对这个标准也多处在学习阶段。也许是高处不胜寒,推行标准化是非常艰难的工作。行业的标准意识淡薄,有的企业害怕自己达不到标准因此抵制标准,但是标准化是必然之势,中国在标准上受制于人时日已久,连上飞机能携带什么东西,都要听外国的。“你不制定标准,人家就会制定标准,到关键的时候还是要标准说话,所以虽然非常艰苦,要花不少钱、不少精力,但是我们觉得很值得。”
林光如认为做好标准最重要的是企业全员的学习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又取决于领导人。“对自身不断要求,眼光放远,有前瞻性,这样的主管才能把企业带好。”
星光是幸运的,因为标准已经成为林光如的一种思维方式,借由这种思维方式,星光也在建立竞争优势。“标准化虽然艰难,不过一旦成功,企业就会跃上一个新的高度。标准化、一体化给星光很大的帮助,星光之所以能够在快速成长的时候,从公司抽调人到其他厂区,标准化建设是基础。”

环保心结

星光开始做环保,完全是孤身上路。“1995年,星光差点死在环保项目上。”多年后林光如已经可以坦然地面对星光身上最大的疮疤。林光如所说的环保项目,是指1994年星光投资一亿多港元建立广州星光环保中心有限公司,生产以废纸为基材做成的纸模内托。
早在十几年前,林光如就为中国的白色污染深感痛心。铁路沿线的另一条难看的白色长城让林光如触目惊心,他下决心开始寻找泡沫塑料的替代性包装产品。当时国内几乎无人关注这一领域,“设备都不知去哪里找”,好不容易从美国找到了合适的设备,却是一套巨无霸,因为太高了,都不能用车拉,只能用船运输。林光自嘲说“刚好我们广州厂靠近码头,不然被害死了”。不过,星光终究没能躲过这场劫难。因为项目太过超前,在国内找不到足够对环保志同道合的客户,1995年,同星光合作的基金执意要连本外带三分息提前退出,星光一下子陷入前所未遇的窘境。
林光如卖掉了马来西亚的工厂,停止了一切新投资,甚至包括正在蓬勃生长的动漫事业,星光的老员工拿出自己的贴己钱来帮星光渡难。“大概用了六七年的时间”,林光如回忆道,直到新世纪的来到,星光才逐渐恢复了元气。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让环保成了林光如的一个心结。
在星光的产品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逼真的恐龙模型玩具。若不经讲解,外人很难猜出他们是用废纸为原料做成的。这些被星光命名为“绿色工程(Greenworks)”的产品,在全世界都是首创。“我们也希望环保项目能够维持下去,所以从粗糙的纸模内托逐渐转为生产这些更精致的产品,为的就是挽救环保项目”。
2000年,50多岁的林光如成了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课堂里的一名学生。“我怀疑自己在环保投资的项目上所做的决策是否科学,这也是不断地检视自己的方式;另外,我想给星光下一轮发展找到一些工具和方法。”在国立大学,他经历了炼狱般的学习生活,六点多钟起床,夜里一两点才休息,不到两年的时光里啃了300多本书,很多质疑他能否放下公司事务全程听课的人也心服口服。在学有所成之后,林光如深有感慨,“我不会像以前仅凭一时冲动去做环保,也会避免不做市场调研便做决定。这正是企业家应有的责任感,也是作为“不去做环保产品,会去先宣传环保信息,通过动漫的手段唤醒大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是一个企业走向卓越的必经过程,也是企业对自己提出的挑战。这两年,林光如开始了对星光二次创业的思考,最后,他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建立在两个立足点上:动漫和内地的包装印刷业务。

动漫

在星光的网站上,有一段根据林光如童年往事改编的动画:“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有个家庭刚逢巨变的小男孩坐在空旷的原野上,他眺望遥远的天际,憧憬着那里会有一颗不知名的星星,居住在那颗星星上的每个人都平等、自由、幸福、快乐。”在林光如看来,卡通能够让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东西成真,人们彼此关爱,也爱护大自然,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平等和受尊重。
印刷业的上下游可延伸的产业有很多,但是印刷企业在进行相关多元化扩张时选择动漫的并不多见。星光钟情于动漫,既与领头人林光如葆有童心有关,也与星光发展历史上积累的动漫根基密不可分。1993年,星光获得世界最大的贺卡礼品公司——美国贺曼(Hallmark)公司旗下品牌在中国内地的特许经营权,1994年,星光又获得美国时代华纳兄弟公司特许,享有路路通一系列卡通产品在亚太区的特许经营权。除此之外,日本Sanrio公司也委任星光为特许经营商。“星光最大的优势是在产品开发方面和卡通形象的营运方面经验丰富。因为我们为他人做嫁衣也好多年了,对这个市场相当熟悉,差不多有10年的经验基础。”虽名义上为纸制品的代理,但对方给星光很宽松的条件,由此星光涉猎的卡通生意范围非常广。“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卡通大有所为。”1996年,星光推出了自己的卡通人物——小兔哈比,并由田壮壮监制完成了第一集动画片,可惜环保投资项目的失败,暂时搁置了林光如的卡通梦。
“我们都是看外国卡通长大,被灌输外国文化,我恐怕再几代下去,中国人不像中国人,”林光如在2003年提交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动画产业的提案》荣获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他也将动漫事业看做是意义重大的事情,“因此我觉得要拍中国的卡通片,传达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
中国就积累了广泛的动漫作者和动漫读者,虽然现在中国的动漫产业远远落后于日本和美国,“我相信二三十年后中国说不定会成为动漫大国,所以我们早点投资,走在人前边”。

内单

内地市场始终深深地吸引着星光,以商业眼光看,十几亿人产生的消费能力就像黑洞般不可抗拒。尤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提升商品包装水平的需求,正升温至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透过内地商场里那些看似精致的产品包装,林光如似乎看到了星光面前那片巨大的开阔地。“我注意到这几年内地的设计水平有很高的提升,很多有我们风格、特色的东西设计出来,但制作水平跟不上。我相信很多设计师的想法都没办法实现。有时候我们看到内地的包装很漂亮,一看制作就不行了,粗制滥造的东西多。”星光恰好可以补位高端包装印刷市场。“壮大后的中国企业要发展出口,包装方面必须达到国际水平,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到。”
星光很早就开始了内单的尝试,但是水土不服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内地不透明的生意关系,秘而不宣的潜规则,都令星光的内地脚步迈不出去。林光如曾经用PRC来总结内地投资环境的特点:P代表“忍耐”(Patience);R代表“关系”(Relationship);C代表“文化”(Culture)。要能忍耐,要注意搞好关系,还要注意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讲情面。
不过,在耐心地等待了十多年后,内地的营商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现在开放这么多年,企业对员工操守管理也比较严,回扣的情况正在淡化。”这也给林光如的内地开拓计划提供了前提。
加快发展内地市场的脚步,有时候要借助外力。因为星光已有华南和华东生产基地,现在林光如的目光锁定在华北。“如果有合适的企业请推荐给星光”已经成了林光如见到内地朋友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希望在内地寻找合作伙伴,并购的话动作会快一点。”
就在星光眼睛向内的同时,内地的很多同行正在朝外张望。2007年11月的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上,林光如被请到台上,与其他嘉宾一道讨论中国印刷业的增长极究竟是内需还是出口。“内地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服务空间”。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恶性竞争,林光如却将之定义为良性的互动。“企业不要怕竞争,只要不是赔本生意。”
的确,竞争不单是价格的竞争,星光的东西最便宜吗?绝对不是。星光的创意中心里,每一本儿童书的所用物料都要经过检验,儿童书上的一个小配件,要能承受多大的拉力才不会被三岁的宝宝拽下误食,一副纸质拼图是否能够经过漫长的海运不会变形,等等这些,星光都要向客户提供保障,以这样的装备和运营,星光不可能便宜,也从不标榜低价,星光的客户,看重的是服务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星光能做到的是很多印刷企业都无法企及的,这就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不怕竞争的底气。

变化2008

进入2008年,星光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办公楼的各层办公室都贴上了梅花的装饰图案,还有《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标牌。除此之外,各楼层还换上了星光2008年的命题“以新思维迎战2008年”。
从“提升2005”、“成本2006”、“成本2007”,星光走到“创新变化2008”。2007年4月,星光开始实施一个新的五年计划。与“世界一流视觉媒体企业”的愿景不同,星光的这个五年计划有极为现实的落地方案,这是一个分散到每个部门、每个经理、每个员工身上的计划。“我们有实现的办法。古时候将领攻打城池,也会被许诺胜利成果里哪部分属于他们。我要让星光主要管理岗位上的员工都成为百万富翁,当然百万富翁只是个泛指,也可能是千万富翁。”
在我来到星光采访之前,林光如刚刚完成了韶关、广州、深圳、香港、苏州五个分厂的营销一体化工作。一体化也是一种标准化,指包括接单的程序在内的所有管理办法要一致。这是一次极大的管理创新。当人们已经将一个厂具备独立的营销部视为一种理所应当之时,林光如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了“新思维”。“5个工厂的营销工作分为中国营销事业部华东区、中国营销事业部华南区,新加坡为远东区营销事业部,这三个区直接归总公司领导,各个分厂不管接了内单、外单,都由总公司统一调配生产”。林光如很满意这次调整,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认识到可以通过营销一体化改变这些存在的问题,也迅速地在星光推进了一体化的完成。“刚才我们EPS(电子出版系统)的同事也在跟我讲,营销一体化,EPS也可以一体化啊,文件排版制作集中在深圳完成,然后传输就好了,资源变得更集中,沟通也更方便。”林光如带着点得意的口气说道,“这个管理经验将来很多同行也会借鉴的”。
对星光来说,创新是不变的主题。“不过,我们不会全面否定自己,比如“八不印”(请见后文)不算数了,或者变成“七不印”,烟包不印还是不印,回扣不给还是不给,变化是指有些做法灵活一下,但原则要坚持。老师跟我们讲,你能不能绕过去。我们现在绕过去之后还想能不能后门进入,侧门进入,或者能不能从楼上进去。”林光如在新的一年还学会了一句过去流行的话“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星光以前有一些不成文的“清规戒律”,比如吸烟喝酒者不请,染黄发者不请,在向自己提出变化的要求后,林光如也在变通。“如果有人业务能力很强但是有吸烟的习惯,我们也可以接纳。”
星光38岁的时候,林光如62岁。不断地去寻求变化,对38岁的企业和62岁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一件并不简单和容易的事情。但是,林光如和他的同事们在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