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国产CTP版材现状评析

更新日期:2008-12-01

发轫于Drupa95,兴盛于Drupa2000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无疑是当今印刷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在众多技术专家的热情呼唤和国外直接制版设备迅速普及的感染下,国内印刷企业也不苦人后,掀起了购买直接制版设备的热潮。据从各主要直接制版设备供应商处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我国印刷企业的直接制版设备保有量已不下数十台。但随着直接制版设备的增多,许多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其中,进口CTP版材价格昂贵是许多已经或将要引进直接制版设备的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有的专家甚至预言,版材问题不解决,直接版设备就无法在国内普及。于是,有人想到了直接制版版材的国产化。但与直接制版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升温相比,国产CTP版材可谓姗姗来迟,虽有众多企业千呼万唤,国产版材却仍是“犹抱琵琶”,半遮半掩。

    市场潜力巨大 外商一统天下

    作为与直接制版设备配套的耗材,CTP版材市场是随着直接版设备的普及不断发展的。而在各种数字印刷技术中,直接制版被大家公认为技术已经成熟,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大日本网屏(中国)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田部和夫在Drupa2000之后不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说:“从技术角度讲,直接制版设备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产品,虽然目前在网屏的销售中,传统产品如扫描仪、照排机仍占绝对优势,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直接制版技术前景相当好。”

    随着直接制版设备势头看涨,业内专家对CTP版材的前景也表示乐观。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曾参与星光PS版研究开发工作的岳德茂认为,CTP版材要在中国形成高潮大概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CTP版材在总数上也不会超过PS版,但PS版在市场上的份额将会逐步减少,而CTP版材的份额会逐步增长,从发展趋势看,CTP版材的发展潜力很大,肯定会代替PS版。

    CTP版材市场潜力巨大,不过迄今为止,这对国内的版材生产企业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因为目前尚无一家国内企业有已经成熟的CTP版材产品投放市场。在我国的CTP版材市场上,爱克发、柯达保丽光、富士胶片等几家外商一统天下。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某一产品是否国产化来判别其优劣,但在某些业内人士看来,国产CTP版材的缺席的确令人担忧。一位业内人士说,只要一想那么大的一块市场有可能完全落入他人之手我就觉得有点于心不甘。实际上,CTP版材的国产化涉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版材市场的问题,它还将直接影响到直接制版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目前,许多企业在谈到尚未引进直接制版设备的原因时都曾提到,进口版材价格昂贵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许多版材供应商又以市场需求太少为版材价格的居高不下做挡箭牌。在版材价格问题上,供应商和用户好像是在玩跷跷板游戏,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供应商的优势显然更大,据一位拥有直接制版设备的印刷企业的老总介绍,某国外知名版材供应商就曾以种种理由不肯卖版材给他们,后来,虽然经过协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心里总觉得不舒服。而国产CTP版材的出现无疑将改变游戏双方的力量对比,打破国外供应商对CTP版材市场的垄断,增加用户手中的筹码。

    起步已失先机 发展缺少资金

    虽然部分科研机构早已对CTP版材有所关注,但由于在直接制版技术方面我国是“跟进”,而不是“首创”,因而国内科研机构在CTP版材研究方面实际性的举办大多开始于1996年以后,在此前一年的Drup95上,直接制版设备大出风头,与数字印刷一起被公认为展会的明星产品。

    在谈到开发的背景时,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陈萍教授说,我们的研究工作正式开始于1997年,主要是受Drupa95的影响,直接制版的概念虽然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真正为大家所认识还是在1995年之后。Drupa95后,大概1996年左右,中国标准出版社引进了一台直接制版机,在使用过程中,药液供应出了问题,后来我们帮助他们解决了,由此我们想到是否可以在版材上有所尝f试,而且我们原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经过预研,我们发现技术上问题不大,所以就开始了正式的研究。与中科院感光所一样,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对CTP版材的研究工作也大多开始于1996年前后。
    各科研单位在Drupa95的影响下自发投身CTP版材开发的同时,国家有关方面对发展CTP版材的鼓励政策则进一步激发了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热情。岳德茂说,国家有关方面制定的印刷业发展“九五”规划中提出版材发展要“高质量、多品种”,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快CTP版材的开发。

    在国家的鼓励和科研单位的热情投入下,CTP版材的开发很快在国内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但与国外经过长期开发、已经投入产业化生产的大公司相比,国内的CTP版材研究无疑在起步时间上已经失去了先机。而且,对以科研院所为主力的研究队伍而言,在CTP版材开发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遇上了我国科研机构老生常谈的难题–资金不足。

    据从事激光烧蚀型水胶印版研究的北京印刷学院新技术研究所张广秋研究员介绍,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支持不到位,目前,版材的实验室研究已经基本结束,但在向工业化研究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断档,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研究工作将难以继续。北师大应用化学研究所的余尚先教授也说,如果不是资金限制,他们应该早就可以拿出成品了。就连得到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863计划支持并与普瑞特公司合作的中科院感光所的陈萍教授也说,如果再能有几百万元的资金支持更好。

    期待两个结合 国产尚需时日

    谈到CTP版材国产化和目前一些科研单位遇到的资金困难,部分业内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国内CTP版材开发在起步已失先机的情况下,要加速发展,必须做好两个结合。

    一是自己研发和引进技术的结合。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科研单位自己开发CTP版材研究的好处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但速度相对较慢,而引进国外成熟技术见效就要快得多,但引进也有引进的弊端,主要是容易受制于人,代价太高。如果能在加强自主开发的同时,以合理价格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无疑将加速我国CTP版材的国产化进程。

    二是企业与科研单位的结合。陈萍教授认为,企业与科研单位各有各的长处,其中前者的工艺、设备等下游工序不错,同时资金较为充足;而后者的科研力量、理论水平等相对较高。把二者的资源加以有效整合将有利于CTP版材发展的加速进行。陈萍教授还现身说法,以感光所与普瑞特的合作说明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

    尽管国内科研机构在CTP版材的研究上还受到诸如资金短缺等困难的限制,但如果仅仅从实验效果看,我国的CTP版材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印刷学院、北师大、中科院感光所等都宣称自己已经完成小试,并且上机实验效果良好。

    张广秋研究员说,目前版材及配套耗材的实验室研究已经完成,实验效果良好,版材的精确度、耐印力都可以达到海德堡DI印刷机的要求。余尚先教授说,通过数次上机实验,我们的版材已经完全可以投入应用,剩下的只是一些小问题,如果资金支持到位,去年年底就应该投入生产。陈萍也表示,感光所与普瑞特合作研究的版材通过在标准出版社的实验和在北京日报社投入实际生产,已经得到了用户的肯定,并通过了863专家组的验收。

    但国内的研究机构显然也清楚,在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陈萍教授说,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是相当难的,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工业化生产中的质量稳定问题,现在在实验室里表现不错,但我们还不敢保证每一批都稳定,要达到完全稳定,至少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资金缺乏加上成果转化,CTP版材的真正国产化还需假以时日,但对国内的直接制版机用户来说,一两年的时间实在算不上太长。

    价格并非首选 质量最为关键

    与国产CTP版材相对应的是进口CTP版材,而依据以往的经验,国产品牌在对抗进口品牌时最犀利的武器就是价格,但最近的一些事实说明,有时价格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彩电。一度被国人誉为民族骄傲的彩电业最初正是靠价格优势击败进口品牌,收复失地的,可一味地沉溺于价格战却导致了去年洋品牌挟技术优势卷土重来。对即将破土而出的国产CTP版材也是如此。低价固然是我们不应放弃的优势,但我们绝不应仅仅依靠价格,一些国外厂商和用户的观点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印刷产品主管李亚彤说,国产版材对进口版材肯定会有冲击,但国产版材的主要优势就是价格,至于质量上能达到什么标准还很难说,相对来说,进口产品由于开发时间较早,质量已经比较稳定,对质量要求严格的用户还是会用进口的。另外一家国际CTP版材供应商的有关人士也说,至少在最近几年里,国产版材的质量与进口版材还会有一定差距,对进口版材还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

    对国产版材望眼欲穿的直接制版机用户在这个问题上也表现得极为理性。拥有2台宝禄德福直接制版系统的北京日报印刷厂厂长孙树庚说,以现在试用的国产版材的质量看,做黑白版还可以,做彩色活还要用进口版,国产版和进口版可能还要并用一段时间。价格是国产版材的优势,但企业不可能为了降低,不考虑质量。在东北地区率先引进直接制版设备的辽宁美术印刷厂制版车间主任倪士友也表示,国产CTP版材出来后,企业肯定会考虑选用,但关键是质量要稳定。因而如何在发挥国产CTP版材价格优势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是我国CTP版材研究机构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