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我国印刷人才明日何去何从

更新日期:2008-02-27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全国仅有的几所专门培养印刷包装专业人才的学校之一,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好。但近几年来受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大环境的影响,就业率有所下降。北京印刷学院现有印刷与包装工程、信息与机电工程、出版传播与管理、设计艺术等二级学院;设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编辑出版学、广告学、英语、艺术设计等多个本科专业。

大学生就业心态写真
■ 毕业生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
   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择业的最重要因素。

■ 毕业生十分看重个人兴趣和发展机会
    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了,而现代化的工作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大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都立志在3到5年后,成为行业内的专家或进入高级管理层。

用人单位宠爱怎样的毕业生
    从性别上看,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找工作。尤其在印刷技术人员、设备工程师、企业服务人员、发行人员等岗位上,大多存在“男士优先”的原则。
    从专业上看,按专业就业率高低排名,依次为印刷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包装工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编辑出版学。
    从个人素质上看,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加之有实习或从业经验,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最锋利武器。因为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取得较大成就的往往是那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强的人。

毕业生期望值过高  缺乏职业规划
    老师们一致认为,毕业生定位不准确,是迟迟找不到适合工作的“罪魁祸首”。一部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或获得一些证书的学生,一再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而另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对于自己向往的工作缺少竞争勇气,从而丧失了理想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除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准确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实现目标。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依然是广大毕业生趋之若骛的选择,随着亚洲包装中心落实杭州及长三角地区印刷包装业的飞速发展,江苏、杭州等上海周边地区因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而山西、陕西、四川、东北等地因经济次发达,始终无法吸引广大毕业生。从毕业生收入情况来看,深圳最高,其次是上海,北京和广州基本持平。

    印刷包装和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倾向印刷厂、印刷设备制造厂、印刷设备器材经销商、印务公司等;市场营销、编辑出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毕业生倾向于图书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倾向软件开发公司;设计艺术毕业生大多选择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平面制作公司。

专业及课程设置有待调整
    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是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另一大原因。企业不愿花大精力进行“岗前行业普及教育”,于是更多的企业优先聘用那些印刷专业或具备相关知识、同时英语水平也不错的毕业生。以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为例,随着印刷行业内外资、合资企业的增多,对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本应极有前途,但目前英语系学生的课程大都只和英语有关,涉及印刷的课程几乎没有。信息与机电学院电子系学生也有类似窘境,所学电子知识过多,对印刷知之甚少。设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也处于两难困境,企业不需要专门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才,而进入高等艺术设计公司又深感实力不足。
    老师们建议让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专业选择及建设工作,学校培养的人才,要由企业认可、择用。所以,要想保证就业率,必须让学校和企业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出发,确定专业方向、设计课程及实践培训,开设社会急需课程。
  结束语:通过与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方沟通,我们清楚的了解到用人单位的确是“用人”的单位,培养人才并不是他们的义务。面对如此现状,各高校更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在实践操作、专业知识、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这才是减轻当前就业压力、改革教学体制的必行之路!

总署制定”十一五”印刷人才培养新目标

 2005年中,新闻出版总署通过了《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对“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进行了规划,并于7月20日印发给各相关单位。在《纲要》的指导下,总署人教司日前就“十一五”期间的印刷人才培养制定了明确目标,并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实施。为此,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人教司副司长孙文科和人教司教育培训处处长李宏葵。

    “三个一百,两个一千”瞄准高新技术人才

    谈到“十一五”印刷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孙文科副司长用了“三个一百,两个一千”八个字进行了总结。“三个一百”是指在“十一五”期间要培训百名高级印刷工程师,百名高级印刷制版师,百名高级数字印刷机操作师;“两个一千”是指培训千名高级印刷领机,千名具备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的光盘复制高级人才。这里的“百”和“千”并不仅限于一百名、一千名,也有可能是数百名、数千名。在“三个一百,两个一千”中很容易读到“高、新”两个字。不管“三个一百”还是“两个一千”,培训目标全部指向了高级技术人才,而百名高级数字印刷机操作师和千名具备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的光盘复制高级人才,显然是为了适应印刷复制业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而设立的培训目标。

    人教司提出这样一个培训目标是由我国印刷人才的现状决定的,我国印刷人才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过去老的印刷技术人才相继退休,而新的人才又跟不上;二是印刷新技术发展变化迅速,新的设备不断引入,而我国的印刷教育相对滞后,印刷人才跟不上技术进步的速度,数量不足;三是现有的优秀印刷人才从国有企业和内陆地区流失严重,虽然这些都流向了非国有企业和沿海地区,印刷人才的总量没有减少,却造成了结构性的失衡,使国有企业和内陆地区的印刷水平和印刷质量与非国有企业和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些都制约了整个印刷产业的发展。

    三大措施保障印刷人才培养顺利进行

    针对“三个一百,两个一千”这一目标,人教司还提出了加强印刷人才建设的三大措施。

    一是加强培训,这是印刷人才建设中的当务之急,让现有的印刷技术骨干能尽快掌握印刷新技术,适应印刷新科技和发展潮流。“十五”期间,人教司每年都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培训基地组织印刷厂长、经理的岗位培训,今后这一工作还将继续并得到加强。参加培训的人员全部是现有的印刷一线技术骨干,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培训,可以在短期内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尽快将高新技术人才不足这一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针对各地印刷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人教司还会通过“援藏”、“援疆”等方式,在印刷人才培训中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不仅那边可以派人过来进行培训,这边可以派重点师资过去。由于我国合资和民营印刷企业在整个印刷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统筹考虑,技能人才的培训也不局限于国有企业,而是扩大到所有类型的所有制企业。

    二是大力发展印刷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地方发展印刷教育,为高新技能人才打基础。目前全国开设印刷职业技术教育的高职院校只有17家,其中培养印刷高级技工的只有两家。今后人教司将和教育部门联合,大力推动各高等院校和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印刷复制专业。为此总署还组织高校的专业教师、印刷企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出版单位的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和高专的印刷教育进行指导。在今年召开的印刷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会上,总署还提出要发挥学校的作用,挖掘学校自己的教学潜力,学校除开展学历教育之外,还应该进行更高层次、更高级别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印刷人才培养也可以采用“产学相结合”的方式,把学校课堂教育的优势和企业在生产设备上的优势有机结合。印刷人才的特点不光体现在对理论的掌握,技能和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不断有新技术设备引进,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实践方面的支持。二者的组合将会形成一般合力,促进印刷技能培训登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总署将采取和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的方式,建立若干个印刷人才培训基地。目前总署与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和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已建立了两个印刷人才培训基地,今后还计划在其他省市继续设立。在“十五”期间,上海的培训基地已相继举办了印刷厂长、经理岗位培训、印刷特殊工种培训和四色胶印机机长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随着技术发展的需要,基地还会增设数字印刷培训等高新技术项目。

    为确保这几项措施的顺利实施,总署在各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人教司教育培训处处长李宏葵介绍说,对于印刷人才培养,不仅有一个五年的目标,总署每年还会制定一个具体的规划。在资金方面,人教司准备通过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来支持印刷人才培训工作。针对印刷人才培训中师资紧缺问题,总署将加强师资的培养,组织技师进行培训充实师资队伍。在培训教材方面,总署将组织学校、企业、机构、专家共同编写。另外与国外和海外地区的合作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关于印刷人才战略之我见
  
 企业“人才战略”是一项高瞻远瞩,且必须完成的任务,无数事例可以证明缺乏人才战略的企业是短寿型的企业。

    近几年来.印刷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印刷企业越来越感到困惑.比如设备更新了.却找不到相关的技术人员;企业的制度设立了.但是没执行多久就流产了。原因何在?

    就企业而言.大家在处于飞跃式发展阶段期间.均会遇到很多瓶颈问题.但大家一般首先会把眼睛盯到 资金 上.可结果是设备上来后.才发现最主要的原来是人力资源跟不上.更可怕的是.就是想在行业内引进“空降兵 都没地找去— — 这个行业整体缺乏人才。这个行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者太少了。许多印刷企业认为搞人才开发是件花钱的事.事实上.如果大家都不去搞人才开发.最终会造成因人才紧缺而人工成本被迫大幅上升.结果花更多的钱办事.而且更可能因人才缺失而使企业、行业发展受困。硬件上去了.软件跟不上.何谈现代化7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是现代化企业的标志之一。即每一个成熟的企业都会有良性的人才战略规划相配套。

    同样的原材料制造出来的手表.瑞士造的是10000元.日本造的是1000元,中国造的是100元.印度造的可能还不到50元。其差异就在于:瑞士是精密制造,日本是标准制造,中国是普通制造,印度则是粗制滥造。原因在哪?在于人的技术水平。

    印刷人才缺失

    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员工,但行业内有这种意识的领导者太少了,总结行业人力资源现状是: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养偏低。说句不夸张的话. 目前印刷行业已经成为除建筑业外,用工要求最低的工种之一了,员工大半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还占据了重要岗位。文化水平低本身不能讲是错误,可一旦企业整体升级,低素质员工构成的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的毛病便立即显现出来.危机也就产生了。

    员工职业心态不太健康。由于很多人亦知道自己文化素养偏低.所以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在乎眼前的得失,行业内员工轮换率居高不下。在企业里.易形成与企业利益相背的小团体.其构成本身就是希望通过团体的力量与企业抗衡.达到保住自己工作的目的.但最终会演化成抵制新加盟人员或企业改革的局面。

    高质量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应该讲,行业内的领导们也不是不想招高层次、高学历、更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可由于这个行业苦、工资低 工作环境也不好.所以 很多人是不太愿意加盟这个行业的。于是.素养高、学历高的人才招不到,又迫使很多企业在招工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仍继续接纳持续发展力较低的青年加盟,于是,这个行业继续维持低层次、低水平运作。

    缺乏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上至很多企业主、下至员工:干一天算一天,喜争一时长短,做企业的表现是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对未来茫然。由于集体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习的意识自然不浓。由于自我修炼不足,使得集体技术、管理升级受阻。更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作导引,许多企业主和员工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想如何长治久安,企业主希望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而员工则希望少干活多拿钱。追求更高的收入本身没有错,但如果你的立意发生了错误,自身能力的提高就会变得很困难.结果是自已的职业寿命缩短,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引进新鲜“血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改变这个局面.肯定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也不是某一家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行业领导们均从提高自我意识做起,实实在在开始做人才战略建设.笔者认为.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有效改变目前这个窘境。否则,我们将永远停留在这种农业社会”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局面。

    从理论上讲,企业人才升级无非两条路:一是通过培训将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意识等进行升级.使之满足企业发展所需:二是引进”空降兵”,强行打破人才瓶颈.用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激活固化的思维。

    从实际出发,用第二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空降兵”可能因对企业理念、操作模式、行业习惯等不太适应而改革失败。但如前所述,我们行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不佳,所以第一种模式在具体运作时风险一点都不比第二种模式小,怎么办?

    笔者认为.印刷企业应该彻底改变现有人力资源组成配比, 引进真正、完全的新鲜”血液”。

    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已不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实际上就为我们这些后进企业创造了一个难得的人力资源优化契机。每年三四百万的应届毕业生.是我们最优秀的人才补给库。

    不过,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高校的过度扩招,而使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员综合素质大不如前。记得看过一篇报道,上面列举出应届大学生离职率情况: 半年内离职率约60%-70%.而一年内离职率则基本超过90%.而能坚持两年不”跳槽”的比例更是低到令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当然.其中不乏被企业主动辞退的现象.比如2004年重庆职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公司半年内把所有应届生全部开掉的事件,个中原因不好评述,但对于应届生留不住的这种普遍现象.社会上也的确产生了不少评议。

    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中击,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诱因会导致应届毕业生往往将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但就我们企业而言.本就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严重缺乏知识型员工.已使企业发展受阻.如果我们也放弃对大学应届生的引进.则将来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困难。所以.无论现代大学生的行为是 缺乏责任感 ,还是 诚信度太低 .带他们上先进设备总比带初中生要容易一些吧,让他们适应什么是现代化管理也不是太难的事吧。

    所以,我们的人才战略规划中.只要分析他们跳槽的原因,考虑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留住大学生,减少企业的成本和风险。笔者认为,企业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说实话。企业要招募大学生首要的工作是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加工类企业.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肯定不能和大企业相比.更不能和跨国企业相抗衡.因此.在招聘时应该如实地向求职的大学生介绍本企业的相关情况和待遇状况,不能欺骗、夸大或模糊.以免日后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要知道.企业有大小.大学生也有。高低档次 之分.一定有大学生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本类型的企业。

    敢放手。大学生们在高校学习了四年.很想让所学的知识有武之地.所以应该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定程度上超出他们所学的工作.让他们在感到能力有所不足情况下去努力想办法提高,不断地去超越自己,让他们感觉到从事这项事业的激情。工作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符合大学生年轻人的性格和心理。但是企业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他们遇上困难时要加以鼓励和帮助,同时还要提醒的是:要放手就必须允许他们犯错。

    善引导。对于应届毕业生.企业可以先不给他们定岗,但必须给他们安排一个好领导。好领导的标准是:行为举止稳重、综合能力强、思想活跃不保守、德高望重,最好是 长辈”。之所以要为他们选择一个好的领导,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以优秀的领导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改掉年轻人身上的“恶习”;二是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大学和工作两种环境的过渡;三是大学生对长辈都比较尊敬.便于沟通。

    重情感。大学生初次进入社会.渴望得到社会的尊敬和认可。作为企业要关心大学生的工作、生活、思想.定期举行座谈会,和他们交流情感,了解他们是否适应这里的一切,想办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多问多观察多关注,让他们体会到企业领导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企业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注重企业文化朝着最优秀的方向发展,使大学生看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提待遇。作为企业,应该有自己完善健全的薪酬体系.薪酬待遇要与职位相匹配,要与本行业平均水平相一致,要具有竞争力,真正体现出公平。待遇太低、不公平是留不住大学生的。如在学历上就应该划开档次,如果单纯以计件工资核算办法为依据.刻板地把高中生与本科生的薪酬待遇相同.会让本科生产生抱怨,严重的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抓培训。刚毕业的大学生心存高远.学习激情和接受能力也强,他们也期望通过培训来充电,提高自己以后竞争的砝码。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就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水平,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而且这也是留人的砝码之一,至少他们觉得虽然没拿到高薪但也学到了东西。

    另外,大学生的流动是社会正常的现象.难道大学以下学历的人就不流动了吗7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大学生流动现象扩大成危机化,即招聘应届毕业生虽存在风险.但如果企业将之作为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做好了 筑巢引凤 和 筑巢留凤”.那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讲.就解决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于解决印刷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企业“人才战略”是一项高瞻远瞩,且必须完成的任务,无数事例可以证明缺乏人才战略的企业是短寿型的企业。

    近几年来,印刷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印刷企业越来越感到困惑,比如设备更新了,却找不到相关的技术人员;企业的制度设立了,但是没执行多久就流产了。原因何在?

    就企业而言,大家在处于飞跃式发展阶段期间,均会遇到很多瓶颈问题,但大家一般首先会把眼睛盯到 资金 上,可结果是设备上来后,才发现最主要的原来是人力资源跟不上,更可怕的是,就是想在行业内引进“空降兵 都没地找去— — 这个行业整体缺乏人才。这个行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者太少了。许多印刷企业认为搞人才开发是件花钱的事,事实上,如果大家都不去搞人才开发,最终会造成因人才紧缺而人工成本被迫大幅上升,结果花更多的钱办事,而且更可能因人才缺失而使企业、行业发展受困。硬件上去了,软件跟不上,何谈现代化7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是现代化企业的标志之一。即每一个成熟的企业都会有良性的人才战略规划相配套。

    同样的原材料制造出来的手表,瑞士造的是10000元,日本造的是1000元,中国造的是100元,印度造的可能还不到50元。其差异就在于:瑞士是精密制造,日本是标准制造,中国是普通制造,印度则是粗制滥造。原因在哪?在于人的技术水平。

    印刷人才缺失

    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员工,但行业内有这种意识的领导者太少了,总结行业人力资源现状是: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养偏低。说句不夸张的话, 目前印刷行业已经成为除建筑业外,用工要求最低的工种之一了,员工大半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还占据了重要岗位。文化水平低本身不能讲是错误,可一旦企业整体升级,低素质员工构成的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的毛病便立即显现出来,危机也就产生了。

    员工职业心态不太健康。由于很多人亦知道自己文化素养偏低,所以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在乎眼前的得失,行业内员工轮换率居高不下。在企业里,易形成与企业利益相背的小团体,其构成本身就是希望通过团体的力量与企业抗衡,达到保住自己工作的目的,但最终会演化成抵制新加盟人员或企业改革的局面。

    高质量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应该讲,行业内的领导们也不是不想招高层次、高学历、更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可由于这个行业苦、工资低 工作环境也不好,所以 很多人是不太愿意加盟这个行业的。于是,素养高、学历高的人才招不到,又迫使很多企业在招工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仍继续接纳持续发展力较低的青年加盟,于是,这个行业继续维持低层次、低水平运作。

    缺乏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上至很多企业主、下至员工:干一天算一天,喜争一时长短,做企业的表现是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对未来茫然。由于集体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习的意识自然不浓。由于自我修炼不足,使得集体技术、管理升级受阻。更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作导引,许多企业主和员工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想如何长治久安,企业主希望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而员工则希望少干活多拿钱。追求更高的收入本身没有错,但如果你的立意发生了错误,自身能力的提高就会变得很困难,结果是自已的职业寿命缩短,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引进新鲜“血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改变这个局面,肯定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也不是某一家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行业领导们均从提高自我意识做起,实实在在开始做人才战略建设,笔者认为,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有效改变目前这个窘境。否则,我们将永远停留在这种农业社会”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局面。

    从理论上讲,企业人才升级无非两条路:一是通过培训将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意识等进行升级,使之满足企业发展所需:二是引进”空降兵”,强行打破人才瓶颈,用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激活固化的思维。

    从实际出发,用第二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空降兵”可能因对企业理念、操作模式、行业习惯等不太适应而改革失败。但如前所述,我们行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不佳,所以第一种模式在具体运作时风险一点都不比第二种模式小,怎么办?

    笔者认为,印刷企业应该彻底改变现有人力资源组成配比, 引进真正、完全的新鲜”血液”。

    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已不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实际上就为我们这些后进企业创造了一个难得的人力资源优化契机。每年三四百万的应届毕业生,是我们最优秀的人才补给库。

    不过,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高校的过度扩招,而使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员综合素质大不如前。记得看过一篇报道,上面列举出应届大学生离职率情况: 半年内离职率约60%-70%,而一年内离职率则基本超过90%,而能坚持两年不”跳槽”的比例更是低到令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当然,其中不乏被企业主动辞退的现象,比如2004年重庆职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公司半年内把所有应届生全部开掉的事件,个中原因不好评述,但对于应届生留不住的这种普遍现象,社会上也的确产生了不少评议。

    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中击,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诱因会导致应届毕业生往往将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但就我们企业而言,本就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严重缺乏知识型员工,已使企业发展受阻,如果我们也放弃对大学应届生的引进,则将来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困难。所以,无论现代大学生的行为是 缺乏责任感 ,还是 诚信度太低 ,带他们上先进设备总比带初中生要容易一些吧,让他们适应什么是现代化管理也不是太难的事吧。

    所以,我们的人才战略规划中,只要分析他们跳槽的原因,考虑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留住大学生,减少企业的成本和风险。笔者认为,企业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说实话。企业要招募大学生首要的工作是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加工类企业,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肯定不能和大企业相比,更不能和跨国企业相抗衡,因此,在招聘时应该如实地向求职的大学生介绍本企业的相关情况和待遇状况,不能欺骗、夸大或模糊,以免日后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要知道,企业有大小,大学生也有。高低档次 之分,一定有大学生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本类型的企业。

    敢放手。大学生们在高校学习了四年,很想让所学的知识有武之地,所以应该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定程度上超出他们所学的工作,让他们在感到能力有所不足情况下去努力想办法提高,不断地去超越自己,让他们感觉到从事这项事业的激情。工作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符合大学生年轻人的性格和心理。但是企业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他们遇上困难时要加以鼓励和帮助,同时还要提醒的是:要放手就必须允许他们犯错。

  善引导。对于应届毕业生,企业可以先不给他们定岗,但必须给他们安排一个好领导。好领导的标准是:行为举止稳重、综合能力强、思想活跃不保守、德高望重,最好是 长辈”。之所以要为他们选择一个好的领导,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以优秀的领导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改掉年轻人身上的“恶习”;二是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大学和工作两种环境的过渡;三是大学生对长辈都比较尊敬,便于沟通。

    重情感。大学生初次进入社会,渴望得到社会的尊敬和认可。作为企业要关心大学生的工作、生活、思想,定期举行座谈会,和他们交流情感,了解他们是否适应这里的一切,想办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多问多观察多关注,让他们体会到企业领导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企业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注重企业文化朝着最优秀的方向发展,使大学生看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提待遇。作为企业,应该有自己完善健全的薪酬体系,薪酬待遇要与职位相匹配,要与本行业平均水平相一致,要具有竞争力,真正体现出公平。待遇太低、不公平是留不住大学生的。如在学历上就应该划开档次,如果单纯以计件工资核算办法为依据,刻板地把高中生与本科生的薪酬待遇相同,会让本科生产生抱怨,严重的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抓培训。刚毕业的大学生心存高远,学习激情和接受能力也强,他们也期望通过培训来充电,提高自己以后竞争的砝码。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就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水平,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而且这也是留人的砝码之一,至少他们觉得虽然没拿到高薪但也学到了东西。

    另外,大学生的流动是社会正常的现象,难道大学以下学历的人就不流动了吗7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大学生流动现象扩大成危机化,即招聘应届毕业生虽存在风险,但如果企业将之作为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做好了“筑巢引凤”和“筑巢留凤”,那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讲,就解决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印刷人才培训新模式校企共建印刷实习基地

    校企共建印刷实习基地,有利于减轻学校自身实习条件不足的压力,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印刷职业教育担负的使命是为印刷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适应印刷生产 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离不开实践教学。生产实习是学生通过从事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的过程。生产实习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完善的设施设备和良好的实习条件。

    近几年来,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印刷人才,许多印刷专业院校不断地探索更为有效的印刷人才培训模式,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就是其中的一例。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与其他印刷专业院校一样,由于办学规模扩大,学校虽然加大实习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但校内现有实习工厂的场地、机台和工位仍然难以满足生产实习的需要。为了改善实习条件,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密切联系江苏印刷行业协会和企业,与省内有关企业共建23家校外印刷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的人才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开展生产实习。有关企业通过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获得优先选择、录用优秀实习生充实企业职工队伍的条件,形成校企齐抓共管、互惠互利的喜人局面。校企共建印刷实习基地,有利于减轻学校自身实习条件不足的压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加强办学针对性,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结合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的做法,浅谈校企如何共建印刷实习基地。

    前提:

    搞好教学实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分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两个步骤,其中的教学实习是介于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之间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通过操作训练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教学实习是生产实习的前奏,如果这一环节被忽视,势必导致连简单技能都不会的学生就被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面对机器设备手足无措,严重影响生产实习质量。近几年来,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的衔接,除了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渗透技能训练之外,还在充分利用已有实习工厂的同时,建设专业教学实习室,添置机器设备,在生产实习前一学期专门开设教学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到校外实习基地变“消耗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目前.由于生源质量下降.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参差不齐的现象.给校外实习基地正常开展工作带来困难。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组织有关专业教师 对即将进入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考核.学校同时作出 三不”规定.即:学分达不到一定标准者.暂不安排实习岗位;实习前基本技能考核不过关者.暂不安排实习岗位:受到校纪处分尚未撤销者.暂不安排实习岗位。这项规定在全校学生中引起较大震动.少数暂不安排实习岗位的学生积极参加强化训练和补考,认识和改正错误.争取早日进入生产实习阶段。上述措施为校外实习基地正常开展生产实习工作排除了障碍,创造了有利条件。

    基础:

    加强生产实习的部署和管理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决不意味着学校将学生推向企业.听之任之。学校必须严格把握实习基地共建对象的标准.加强对实习基地工作的指导.牢牢把握生产实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选好共建企业。学校依托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在全省国家级、省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中考察、挑选建设对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标准是:工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好.既往合作愉快.地区分布均匀。实习基地建设对象确定后.报请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并正式发文.授予铜牌。其次.健全管理体制。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十分重视生产实习工作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长全面负责.教学副校长分工负责.教务科一名副科长带领有关人员和教师开展具体工作。组织制订各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内容包括实习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目标、实习课题和时间安排.作为生产实习的主要依据.同时还制订生产实习纪律和考勤制度.供实习基地执行。第三.合理安排岗位。每年生产实习前.学校汇总实习基地的实习生需求信息.根据实习生的专业、人数、性别、地籍合理安排.与实习基地反复磋商调整.确定实习岗位安排方案.经分管领导批准后公布实施。第四.做好实习动员。学校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从思想、安全、纪律、工作等方面教育学生.提出“学技能、学做人、学办事“ 的要求.帮助学生从身心上和技能上做好实习准备。学校还给每位实习生家长致信,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第五.加强实习管理。学校有关人员和教师将实习生送达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颁发实习教学大纲,实习纪律和考勤制度。学校实习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每月巡视实习基地一遍.校长和分管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巡视实习基地一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和生活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习基地生产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实习生进行技能指导和考核。学校还不定期地向实习基地印发实习简报.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生产实习结束后.学校都要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实习生”。第六.开展工作研讨。学校每年都召集实习基地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召开实习工作研讨会 总结一年来实习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一年度的实习工作.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起到良好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关键:

    取得有关企业的密切配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关键在于企业。实习基地要从”为发展印刷业培养人才”的认识高度出发,积极接纳安排实习生.认真贯彻学校的生产实习要求,切实做到定课题、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换,才能确保生产实习目标不折不扣地实现。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实习基地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实习基地把实习工作看作本单位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作企业的日常工作来抓,有的单位还将实习工作写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各实习基地一把手亲自过问。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以及劳动人事部门(或办公室)、生产技术部门和车间负责人组成.挑选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素质高的一线机长等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有的单位还实行指导教师目标责任制.对成绩显著的指导教师予以奖励。第二,制订计划.认真指导。各实习基地认真贯彻学校生产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周密的实习计划和方案.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要求.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落实岗位 一人一机.一生一师 实习指导教师多讲解.勤示范.手把手地传授.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有的单位将印刷技术专业实习分为初步适应、辅助操作.尝试领机三个阶段进行.有的单位将印刷图文信息专业的实习分为熟悉工序流程、模拟设计产品、直接上岗生产三阶段进行.有的单位还要求实习生先后以”旁观者”、 工作者”、”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实习,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脑勤.通过多看、多问、多动手、多琢磨.逐步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强化训练.定期换岗。在跟班实习的基础上.各实习基地还利用生产淡季腾出机台和工位,集中一段时间.专门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进行强化训练.人人过关,直至熟练操作。各实习基地还做到定期轮换岗位,使实习生在重点掌握主要技能的同时,掌握多种设备和机型的操作技能.了解前后工序流程,达到一专多能。第四,耐心教育,加强管理。各实习基地从报到之日起就对实习生严格要求.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厂纪厂规教育 安全生产教育、质量意识教育;成立实习小组.选定实习组长。坚持考勤记录;建立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实习生会议.总结上月实习情况.布置下月实习安排,听取学生意见.表扬优秀学生.批评不良现象 提出努力方向;经常与学校联系沟通.反馈信息.重大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校企共同协商处理。除了实习结束总考核外.各实习基地还对实习生实施阶段性考核.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督促实习生增强学习自觉性。第五.关心学生.适当奖励。各实习基地像对待本单位职工一样关心爱护实习生.提供良好的住宿和就餐条件.问寒问暖 解决生活困难.组织实习生参加企业文体活动.并根据实习生的表现和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报酬和补贴.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

    经过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习.广大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职业技能.还学到企业职工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当班或顶岗生产.能够独立进行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最近.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示:”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由此可见.校企共建印刷实习基地.的确是推进印刷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如何实现实习基地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还有待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中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