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林秋雨董事長─印藝老鬥士

台湾《印刷人》第212期 更新日期:2013-05-22

IMG_2154

在台南安平工业区上市印刷公司秋雨创新公司办公大楼,二楼整排落地窗的董事长办公室,公司老创办人使用CCD拍摄仪,将日文数据、杂志扫描进内存,再播放在屏幕上,如果不够解析仍可进一步放大阅读,这是台湾在位最久上市公司负责人林秋雨董事长功课之一,也因为能时时阅读日文的文件所以对印刷产业动向仍然清晰在脑海中。出生于1921年南投草屯镇,少年家中比较宽裕,读到初中之后,在1934年到台中清云堂乃兄林庆源先生所经营平印公司,学习石印最精随的手工绘稿、开色制版,三年后南下到台南马上赚取高数倍薪资,这走75年来大家都以为林董事长是台南人,其实老人家也在台南落叶归根了,只是偶尔回草屯探望一下。家里老瓦厝也倾圮,在他主导下族人又把它复原。

两年前去拜访老人家,他侃侃而谈要用爱克发的水晶网,印版须用环保Azura会有较好的印刷效果,他也最早提供使用轮转平印机的过滤式循环水,可保持水质良好,因此可免用酒精,在台湾轮转印刷机界引起一阵无有机溶剂添加Voc风潮,虽然老董事长已不参与公司日常工作及业务,对技术发展却一直思考及吸收新知。

2012年11月14日上午,再度前往台南市工业区新信路13号,秋雨印刷台南厂,探访林秋雨董事长,92岁的老董事长很高兴笔者的到访,因为笔者也晋古稀之年,和董事长相差20来岁,总比起四十来岁的人有更多脉动关系,笔者深谙战前台湾印刷史料,以及可用日语谈论往事,对老人家来说,日治时期记忆的时空地名、名词用日语沟通是比较有感受。自年轻时林董事长就喜欢音乐、吹奏管乐,在四、五十年前家中就是百万级的音响设备,是稀有奢华的家庭演奏厅,在办公室里也飘着古典乐曲。毕竟已过耄?之年,听力、视力退化也会感到些许不便,其他则神清气爽,也因为毕生在印刷技艺及科学变化上努力,而且从草创时三、五工人,到今天有台南厂、林口厂、上海厂三个生产据点,在事业走上高峰可说出门前呼后拥,去年秋天IGAS 11的东京国际印刷展,老人家指定要和印刷人杂志访问团前往日本东京及长野里日本参观,夫人、耕汉总经理及长孙随行,可见行动力仍然十足,毅力更是惊人,一路身上挂着2公斤重的单眼数字相机,看到好的景致就拍,也忘了老年之至。

IMG_2152

林董事长谈到电子书、电子传媒在智能型手机、通讯平板计算机使用下,日本印刷业的传媒印刷急速下滑,到底要如何因应,日本印刷杂志也提及,但似乎没有什么因应之道,老人家问笔者的看法如何?笔者表示:大众传媒由纸张平面传媒转向电子及行动传媒,有几个理由,第一是免付费居多,也牵连出广告费用投入和效益性,今天报业的衰退并不是订报份人少单一因素,而是广告客户移转抽单,使报业收入大减,否则卖一份报纸10元,其印一份报纸的成本在6~70元之多,卖报是入不敷出,是背后广告在支撑着报业运作,今天广告在报业刊登的减少,才是报业发生亏损重大原因,其他杂志、书刊出版,则因为可以从电子传媒取得某些免费及付费较低价的传媒信息,而有很大的变化。老人家又问:无版印刷是不是可以和电子、通讯传媒竞争呢?我回答:是有一部份的成效性,因为目前有版印刷受制版、上机印刷,尤其轮转机开印要上千张的消耗,对少量印刷需求极为不利,就算小量的平版印刷,虽上机、校版花费少,但仍要CTP版材费及起印的时间耗材成本,无法分散地点随意去印刷,因此利用陆运、水运、空运的配送印刷品,在物流成本及时间成本上居下风。如果用无版打印喷墨、电子成像方式像雷射打印,可以无版的少量一、两百份、极少量一、二十份到一份个人化的输出印刷,而且可以在未来藉由云端科技去传送档案,印刷媒材利用POD依需技术,达到无远弗届传播效果,可以挽回一些市场,并保有一些印刷传媒的优势,是一条仍未开发的路子。老人家又问:你看纸张是利用反射传播、电子传媒利用RGB的屏幕不是油墨,而是格纹发光传媒,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我回答:依目前科技,屏幕大多集中在1080画素,不及印刷CTP 2540dpi一吋的画素信息量,就算精细平板计算机也是1920~2080画素,号称视网膜科技仍不及CTP 一吋的dpi数,加上印刷是实体,连续讯号无接缝,电子屏幕是有画素间的框格排列,而且讯号往往RGB分开发光,分辨率不够好也容易伤眼,目前因看屏幕的一票「低头族」也深受颈椎、腰脊及眼力伤害,这一点平面印刷传媒仍有机会在未来扳回一城,只是要对新的印刷使用族群多做有吸引力的内容编排。想不到林董事长对于现代传媒的兴替,仍然十分用心和关注。老人家也抱怨日本的印刷杂志怎么没有这样的比较式及前瞻性内容刊登呢?这一点是什么道理呢?我说日本三、四家印刷杂志社主编,在全世界各大印刷展的记者会席上,由于我可以用日语交谈,所以他们也当是自家人一样,但发现很多主编并非印刷本科出身,而且他们仍立足在自己的杂志,并没有真正踏入印刷产业,更难的是通盘全面思考印刷产业的脉络,从过去、现在及未来,内在、外在影响因素去做总体思考,所以报导文章就十分片段,并且只有表象无法深入产业里面的内涵,十分可惜,但这种片段又飘浮式思考,在全世界产业领导者、言论界又十分普遍,这也是产业发展很不好的隐忧。

谈到比较现在的事,老人家问:Toray东丽的无水平版听说可印出很结实印纹、网点,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呢?我回答:在1988年我也引进秋山无水平版印刷机及Toray的无水版,以及SKT无水平版油墨,在印刷时版面温度十分重要,只有±0.75度C的宽容性,否则就会因高温版面起脏,或因版面温度太低着墨不良,这是一件要注意的事,老实说无水平印的网点边际如刀切般十分结实精确,印刷质量安定性高,无水墨平衡上机耗损又少,也因无水印纸不会伸张,套印精确。但印版贵很多,很难分摊在印刷成本,而且油墨耗用大,油墨又贵七、八成,十分难以靠好印及质量好的优势回本,老人家又问:像一种在印刷机上既可制版有可印刷的两机一体平印机如何呢?我回答:喔!那种机上制版又印刷的DI(Direct Imaging)机,目前已式微,很少人使用了!一是机器效率差,只能做一半事,在CTP流行下,自动装版时间由4分多钟成1分15秒,每小时换印10套印版也不稀罕,但DI机要换版、装印版,一套印版成像12分,每小时就只能做出四套,如果加上印500份,那么一小时只印三套版,效率不高,加上机器设备有DI成像装置每套10万美元,四色又多40万美元(1200万台币),在印刷时不能制版,不如买脱机450万买CTP,每小时做六套版反而比较合算。DI机版材必须免冲洗,美国Pressteck公司在做,其小小一张A3尺寸要450元台币,再怎么说也不合算,除非很乡下没有制版支持,否则DI机再怎么做都会亏本。因为小地方一部A3 DI机代表一个人可以制版及印刷,很快速生产出彩色印刷品交货,在彩色数字打印没有发展出来的时代仍有生存空间,今天如Xerox C1000一部近一千万元,要印200份A3工件也只要四分钟,反倒比DI机快速利落很多。老人家谈到公司有海利斯Harris的M600商用轮转机,林口有三部,上海也有两部,现在一些股权移转下,不知要找谁来保养维修呀!我回答:在台湾应该没有改变的,仍由协盛昌永记公司来维修的。在上海应该由上海电气集团底下高斯印刷机公司来维修吧!因为2010年上海电气成高斯100%全资公司,而五、六年前海德堡已将旗下海利斯法国厂和高斯国际集团合并,没有拿现金只取得高斯集团公司18%股权,因循此一线索,高斯集团会做海利斯机器售后服务,只不过两度易手下,维修的成本不知有否调涨。

老人家对于有次三菱重工在一次的IGAS展会邀他出席晚宴,要他上台致词,他的台语讲了也没人有翻译,用北京话讲也零零落落,倒不如用日语讲就方便多了,他说:1960年代中期,日本三菱重工出一款由法国印刷机制造厂Maninoni马尼诺尼公司所提供Begue碧珠B2对开尺寸的单色平印机,当时他和兄长工商美术林庆源董事长是第一批购入的,采用全自动供纸,低台式链条排纸,看来小小的,高度也是低矮的供墨系统,很合适东方人操作,加上水辊没有接触的水槽辊,采用毛刷高速弹刷水槽辊上水层,到摆动水辊,因此没有油墨成份会沾于水槽辊,仿当时轮转机供水方式,非常成功好用。后来又买Dia D型双色机,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到四色、商用轮转机。不过早年中国代表官员上台十分不客气对老人家不爽,说为什么不用北京话讲,又讲台湾是中国的,应该是「中国」的「台湾」才对,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按林董事长父辈本是中国人,因为中国统治者清朝在1894年甲午战争于黄海及朝鲜打输了,辽东半岛被日本人占领,最后李鸿章才在马关春帆阁签下「马关条约」,台湾几百万人民沦入日本殖民地统治,老董事长出生1921年,日本人已据台26年了!自然出生为日本国民呀!过错是中国的无能,把国家治理不好,买军舰钱去造颐和园去,又不肯依日本人要求把山东和辽东半岛割给日本人,把中国朝廷称为花不香、鸟不啼的台湾割给日本人,由李鸿章之子李经芳,乘德国船到基隆外海,在日本近卫师团军舰上「签下割让台湾的放弃书」,才有父曾为中国人,后来须剪去辫子成日本人,等儿子出生每一个人自然是日本人,这些不读历史的人,自己造的孽却说别人的不是。不过老人家又提到三菱重工也引进法国Maninoni的一种彩色印报机,采用四色CMYK大★筒单元,将各色转于一个橡皮★筒的橡皮布上,等迭印完成才一次转移到印刷纸面,使用很低黏度的油墨,由于多次迭印,网点涨大很多,而且容易相互拉拔混色,并不理想。笔者则是不只没看过,甚至听也不曾听过,老人家说当时Maninoni公司是一家很有历史的印刷机制造厂,但后来是发展不下去!在三十多年前秋雨的规模及企图心,加上董事长的人脉,像中国时报余创办人、联合报王惕吾创办人,都曾找林董事长谈双方在彩色印制书刊方面合作事宜,在当时北部目前一些彩印厂仍未发展出来,如沈氏、柯乐、红蓝规模不及秋雨在台北分公司,只有中华彩色公司、裕台中华厂可以相比,今天秋雨产能可能比几家厂仍胜一筹,加上秋雨早在1980年代美国洛杉矶投资,后来又投资上海闵行区的上海秋雨公司,有一次凸版印刷公司找林董事长去日本秋叶原总公司,签订双方合作的意向书,这也是少有的先例。

回到现实状况,老人家倒是想知道UV LED的干燥到底有什么优点,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我回答:UV LED的强置固化技术是由Ryobi印刷机部门发展的。老人家说:他去问三菱重工,他们好像有研究但却没有商品化。我回答:是的!本来UV LED的芯片是由Panasonic所研发出来的,交由Ryobi及三菱重工、富士胶卷三家研发,因为只有光源是不够的,光源的灯具组如何聚光也很重要,接下来是油墨及机器印刷的搭配,因为UV LED波长较长,在385~395nm居多,所以不只油墨的感光频谱要集中在这个区域,才能更有效率作用固化,同时感亮度也要提升四倍以上,才能用少的能量做出充分的感光结合油墨中的感光单元,产生化学性瞬间固化,说穿了这种改变组合,主要的关键并不是UV LED灯具,而是UV LED印刷油墨的进化提高感光频谱及提高感亮度,才能搭配起来,而UV LED的灯具可瞬间点灯,不用待机或暖机,加上可以有效寿命在1万小时到1.5万小时,比UV卤素灯管的1000小时长效10倍至20倍之多。目前UV LED比较少用在包装印刷,最有效是彩色4+4的翻转印刷,它有一个很良好的四色印刷完成后,要翻转背面前,在中间翻转★筒做UV LED照射,完全固化前面印刷油墨,再进入第二面做彩色印刷,再用UV LED灯做后印面的油墨固化,不只不须用多少喷粉,而且两面干净、不脏污、不沾黏马上可做裁切加工、折纸,十分方便,不用担心去照顾先印面未干燥而进入后印面的拖痕、污损及压印的时候损及先印面未干墨层,更重要先印面到排纸架的真空煞车,推迟纸张也会把未干的先印面印纹弄脏,这是UV LED在Ryobi 928P机器上发挥出来双面高效的生产。其他Komori的H UV、海德堡的LE(Low Energy)UV,也都是同一个理念下的化学照射,低能耗、高感度、高频谱,不产生O3臭氧的设计,不过这类UV LED的油墨比一搬UV墨又贵20~30%不等,也只可能在小印量工件上使用,否则成本增加太多。

到了90岁之后,体力仍然可以,不过听力和视力大不如前,为此十分困扰,但也阻挡不了老人家和外界通讯及知识吸收渴望,在座位上装了PC及相机,可和国外朋友及亲人用Skype的方式,既节省又可和千里外的人沟通。文件书面在以前手术白内障后,有一阵子很好,现在视网膜及全体视觉上的退化,才使用放大镜阅读,如以管窥豹的一角落一角落去阅读也不舒服,所以从美国买了一部CCD彩色数字相机,对着文件先行扫描成图像文件到计算机内存里,再放大至彩色屏幕上,依视力及字体大小,在看得见的方式去做逐行逐行阅读,这种再怎么困难也要奋进不懈的精神,十分令人感佩。谈到一些左邻右舍,住了几十年老朋友、社团老社友,一个接一个离开这个五里凡尘,而大多比他老人家年轻的人走了,心中难免有些落寞寂寥,这也是长寿者一个苦痛,身边能谈得来的人少了!世上走过看过又一幕幕历历在脑海中浮现,在当为后生晚辈的同业,公司、家庭也有六十年交谊,抽个空看看也挺欢愉的。从接近两小时交谈中,在老人家躯体里,仍住着率真、努力学习的灵魂,来成就一番印刷顶尖事业。

IMG_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