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余公鸿建 首创印艺学会月刊

《印艺》2013年第7期 总第355期 张树栋 更新日期:2013-09-10

作者简介:张树栋从事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50余年,著书《中华印刷通史》等20余种,发表文章百数十篇,是中国印刷史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另一作者张耀昆为经济学硕士,参与数部印刷史专著写作,现任中国《金融时报》首席编辑。

余公鸿建 首创印艺学会月刊

上世纪60年代,有两家日本最大的印刷企业来香港投资设厂,主要从事印刷出口业务,两家公司都引进最新的印刷技术,也在本地培训人才。70年代末有卅多位曾任职香港大日本印刷的前雇员己转任职于跨国印刷厂、外资出版社和开办自己的印刷公司,这卅多位前大日本印刷公司雇员保持着友谊,经常参加联谊活动,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当年港英政府法例规定如有卅人以上聚会而未经社团注册,可被视为非法集会,为此这批好友于1980年推举秦亮培、余鸿建(图一) 、霍汉鸿、吴国等七位代表前往香港警察总部登记为社团。该社团定名为「八达会」 ,会名源自当年大日本印刷公司的地址 九龙新蒲岗八连街。当年登记成为社团绝不简单,所有社团必须经由警务处的「政治部」和「三合会调查课」的彻底调查和监管。1980年中「八连会」成立,「八连会」成立之后推选秦亮培先生为会长,余鸿建及吴国为干事,而余鸿建为活动统筹。1980至1983年间,「八达会」除了每月例行的联谊活动,也与香港明爱合办印刷证书课程,又举办了几个很受欢迎的技术研讨会,在当年的印刷业界被视为创举,一些非大日本前雇员的印刷及出版同业也希望加入为会员。「八达会」原为社团注册,会章规定参加者必须是大日本印刷公司的前雇员,但是会员人数受到限制,为了吸纳更多同业加入,于是在1983年更改社团注册为「非股本性及不牟利有限公司」,有很大弹性招收会员和发展业务。而监管部门也由警务处改为税务局私公司注册处。更改注册后正式易名为「香港印艺学会」,秦亮培先生为创会主席,余鸿建、吴国等原八连会干事成为执行委员,并加入了多位工业学院的老师为执行委员,依照新会章,执行委员会每两年改选一次,从新推选主席、秘书和司库人选。创会后余鸿建先生自愿承担创办「印艺学会月刊」,该刊物于1984年1月创刊,对香港印刷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也为大中华区两岸三地的沟通做了大量的工作。1984年中创会主席秦亮培先生牵涉入一宗法庭商业诉讼,无法履行主席任务,为此提前进行改选,余鸿建获推选为第二任主席,以后又再先后连任三届,为香港印艺学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余先生在任内与香港出版学会合办「香港印制大奖」,至今已廿五届,是香港印刷出版业界每年一度的盛事。香港印艺学会成立至今己卅年,对香港印刷业界贡献良多,先后获得香港政府创新科技基金拨款超过港币一千万元,成立了「印刷物料测试及分析中心」,也与工业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完成了「油墨配色」、「香港印刷规格」、「智能印刷资产管理」和「印刷颜色管理」等多个技术支持和科研项目。香港印艺学会除每月出版「印艺月刊」之外,还先后出版多本教材和技术书本:「怎样解决印刷困难」、「印刷品买家手册」 、「宾纳系统」、「印刷名词详解」、「基本印刷教材」、「印刷名词规范化」、「香港纸张百科手册」、「香港柯式油墨百科手册」、「香港平张柯式印刷技术资料手册」、「三地书束」、「岁月银光」、「印艺实用手册」、「香港印刷业典故」等多本,是香港最多出版物的社团。

2012年,印艺首先推出电子版印艺月刊,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从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下载最新出版之印艺月刊,不另收费,2013年又推出手机版印艺月刊app。2007年创立环保教育计划,并举办全港性的「环保教育创意比赛」,获得香港政府环境保护署的支持,比赛规模盛大,2012年大专组得奖者获安排前往欧洲芬兰参观植林造纸。印艺学会多年来领导业界技术改革,经常推陈出新,开风气之先,展现无比活力。

填补空白 印刷典故成书四卷

《印艺月刊》创办初期,因人员和经费等因素困扰,月刊的采编任务多由余先生一人完成,且有不少稿件出自余先生之手。事实上,长期以来,余先生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香港古往今来印刷界的重要史料,寄希望于辑录成篇,以保存香港印刷业的珍贵记录。

image

1995年,时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的王益先生到访香港,提出希望香港同仁能组织编纂一部《香港印刷史》,以作为香港印刷业界献给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份贺礼。余先生对此积极支持,并允诺尽力协助。鉴于编纂《香港印刷史》工程浩大,时间紧迫,遂遵王益先生建议,与须汉兴、叶裕彬、刘吉良三位先生合作,先行编纂《香港印刷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图二),赶在香港回归祖国庆典之前,交由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为余先生进一步深入研究、著述香港印刷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香港印刷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编纂,对余先生来说,是一次尝试性著作。期间,余先生在资料搜集时,除查阅香港年报,向政府部门索取统计资料外,还要请求有关学校、机关团体提供档案数据和图片,可谓困难重重。加之所需经费数额巨大等因素,编纂《香港印刷史》的计划被迫搁置。余先生对此心实不甘,遂提议在香港印艺学会「印刷出版及教育基金」支持下,先以故事形式,编纂与出版《香港印刷业典故》,为《香港印刷史》的编纂作先期准备。余先生这一建议,不仅获得印艺学会执委会的支持,而且还有多位前辈答允出任编辑和顾问。接下来,便是余先生的精心设计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余先生耗十数年心血,完成了数十万字、填补历史空白的《香港印刷业典故》这一巨著的编纂,于《印艺月刊》连载之后,得以正式出版。笔者对余先生的忘我劳动和无私奉献而敬佩,为余先生在采编工作中广收博榄、竭泽而渔所获得的丰硕成果而恭贺!

余先生编撰的《香港印刷业典故》,分四辑出版。依次为:《印刷业法门》、《印刷技术沿革》、《印刷与民生》、《百年大事记暨港澳的货币》。简介如下:

第一辑印刷业法门(圆三)

本辑内容分刑法与民法两部分。全书以防止煽动叛乱、蔑视法庭、盗窃条例、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制版和互联网)、工业法,合同法为题,汇集与印刷相关的案例五十余件,具有高度的客观性与实用性,可谓印刷媒体法律诉讼的经典之作。《印刷业法门》出版后,得到国内多家印刷及法制刊物的青睐与转载,不少内地网站未经允许竟自行上网,可见影响之广远,这无形中给著作者编纂后绩三辑以信心、促进和动力。

image

第二辑印刷技术沿革(图四)

这是一部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兼及印刷设备等相关领域的印刷技术史,是《香港印刷业典故》的主体部分。全书含四章(第一章:排版——从铅字至数码,第二章 制版——从木版、石版至计算机版,第三章:印刷今古谈:第四章:印后加工——卷、篇、跶、缀)四十四节。这是余先生耗费五年时间,且在《印艺月刊》先行连载、广泛征求意见之后编纂而成的佳作。相信余先生必将以此为基础,在不久的将来编纂出他梦寐以求的《香港印刷史》。笔者于此寄予厚望,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辑印刷与民生(图五)

笔者认为,一部完整的《香港印刷史》,应当是「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的印刷事业史」 。或许余先生早已成竹在胸,特设此专题,于《印刷技术沿革》之后,以「社会印件、安全印刷、大众传媒、印刷贸易」为题,收纳作者自幼年起就接触到的纸品玩意、漫画童书以至成长就学的课本、小说、文学艺术作品、贺卡、喜帖,日用挂层、广告及宣传品等,可谓形形色色而又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印刷品,给印刷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以系统记述。而这正是以往印刷史研究与著述所长期忽略的内容,需要印刷史学界在尔后著书立说时予以关注和效仿。

image

第四辑 百年大事记暨港澳的货币(图六)

本辑下设百年大事记,香港的货币、澳门的货币三章。百年大事记为主体内容。

众所周知,但凡历史图书,书后几乎都有或称其为大事年表的大事记,用以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年月日顺序如实记录,旨在以极其简短的文字,将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例集中展现在读者面前。因为是大事记,所以要求史料必须信实。余先生为此翻阅报章、上网搜寻,确是下了一番功夫。书名冠以「百年」,是因为百年之前香港还是个海边渔村。换句话说,迄今香港印刷事业仅有百余年。时间虽短,史料搜集之难度却很大。原因是此书是一部填补历史空白的著作,作者无从借鉴,一切均需自己动手。

本辑港澳印钞史部分的编纂,与笔者还有点关系。事情大约发生在2006年。当时笔者正在组织编纂《中国印钞通史》(图七),适逢学会执委林和安先生抵京,宴会上,笔者拜托林先生转请余鸿建先生帮忙撰写港澳印钞史部分。林先生当即给余先生打电话转达此意,而余先生亦当即答应了笔者的请求,笔者对此不仅喜出望外,而且宝宝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余先生不负众望,及时寄来稿件,给我们赶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周年和北京印钞厂百年华诞之前完成初稿、向两家华诞献礼创造了条件。借此,向余鸿建、林和安二位先生再表由衷的谢意!

image

印钞这个行业在印刷各应用领域中可以说是个特殊的行业,《中国印钞通史》的出版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大多数当事人尚健在的当代史部分,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和上级机关认可的情况下才能付梓。有鉴于此,我们暂时舍弃当代史部分,将印钞术的起源、古代、近代三篇,以《简明中国印钞史》(图八)书名,交印刷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先行出版。作为特例,已将余先生撰写的港澳印钞史纳入其中。如今,《中国印钞通史》正在修订中,《中华印刷通史》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上报新闻出版总署,修订在即。这两部填补历史空白的著作之中,无论港澳印钞史,还是港澳印刷史,均须商请余先生劳神执笔。笔者借此向余先生预致衷心的谢意!

余先生于填补印刷史空白的香港乃至中国印刷史的编纂,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