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虎彩30周年 | 马先铎:在技术创新与个性化定制中寻找包装印刷高价值

更新日期:2019-10-30

 2019年8月31日,一场由虎彩主办的,主题为“智印中国·虎嗅茶香”的专题会议在福建安溪县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福建省内及周边省市的近160位茶叶商家客户参加。

  这是虎彩旗下小批量包装业务的一种特色营销推广活动,像这样的活动每年多达五六十场,举办地点也遍布广东、福建、山东、青海等地。

  小批量包装业务是市场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包装印刷供需新模式,客户群体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单次包装采购量低至几百个。放在十年前,这些客户的采购量远远达不到与虎彩合作的最低起订量,而如今正在与虎彩合作的这类客户已近千家,成为了虎彩新业务板块中极具潜力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一项属于包装印刷企业上游链条的包装新材料、新设备研发制造业务,“意外”地成为了虎彩极具行业竞争力的产业——由虎彩研发生产的冷烫膜占据全中国60%的销量,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虎彩联合设备制造商共同研发的冷烫机售价高达几百万一台,仅专利费一项虎彩就已向客户收取了400多万元。

  一直以烟包、酒包印刷蜚声业内外的虎彩,现在的发展路径在外人看来显得有点“不务正业”。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选择,却充满了技术含量和产业发展前瞻性。

  或许正因为如此,虎彩这家在中国印刷领域摸爬滚打30载的老牌企业才会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作为这个过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虎彩包装事业二部副总裁马先铎为我们讲述了虎彩在探寻包装印刷高价值的路上所发生的难忘故事。

  四年四个岗位,沉淀技术基因

  1997年,马先铎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印刷专业,并先后在湖南和深圳的印刷企业工作了6年。

  在别人眼里,马先铎头顶名校高材生的光环。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马先铎来说,积累工作经验和提升工作专业度比任何虚名都重要。

  毕业后的6年里,马先铎从当学徒,到做印刷机机长和工程师,再到担任生产部、品管部经理,他不会放弃任何可以锻炼的机会。

  短时间内不同工作岗位的历练也确实让马先铎的成长比大多数人更快,快到当时的工作岗位让他感觉到了职业瓶颈。于是,他做出了新的决定,辞掉工作,到上海读研。

  2005年,马先铎研究生毕业,经过了一番对比和抉择,他加盟了向他发出邀请的虎彩,担任检测中心主任一职。

  彼时,发展了16年的虎彩早已是业内的明星企业,正在筹建的国家级检测中心更是开了行业先河。

  若从岗位级别来说,检测中心主任似乎显得有点“掉价”,还不如他读研之前所担任的部门经理职位,但马先铎看中的是新领域和新平台中的新机会。

  随着虎彩检测中心团队组建完成,流程也成熟了,马先铎又被调任品管部经理,这距他入职虎彩也不过一年多。

  

  图为2019年8月马先铎在“智印中国·虎嗅茶香”专题会议上的主题演讲

  此后,几乎是一年一次调动,马先铎先后又担任了技术部和印刷部经理,直到2009年升任集团研发总监,他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在同一家公司,四年任职了四个重要岗位,马先铎未曾料到,却完全理解。

  在如此频繁的岗位变化中,马先铎充分展现出了他在印刷专业领域里突出的才能,他的成长轨迹也深深地镌刻在虎彩的技术创新之路上。

  若要给他在虎彩的职业生涯加上一个标签,很显然最贴切的仍然是“技术”二字。

  从检测中心到“三大技术”

  在业内,虎彩除了素有“印刷界的黄埔军校”之称,也是公认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和印刷行业最早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翻开虎彩发展大事记,因技术创新与发明获得的“行业第一”不计其数。

  2005年,当大多数同行还停留在来料加工的粗放型经营阶段时,虎彩已经组建了业内顶尖的检测中心,并于2009年正式被评为国家级检测中心,一时间让同行看不懂。即便是放到十多年后的现在,大多数印刷企业依然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正所谓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虎彩为何能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连续胜出,显然与这种对专业领域的前瞻性是密不可分的。

  2008年,公司提出了组建研发中心的设想。

  “对于一家印刷企业,如何搞研发,研发什么,在整个行业都是一片空白。”马先铎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心里对于开行业先例组建研发中心也是没底的,但同样也没有退路。

  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最终公司将研发方向定为印刷新材料——冷烫膜,而当时这个行业完全被德国企业所垄断。

  既然定了方向,也有了人选,接下来就是开干了。

  2009年,虎彩正式成立研发中心,马先铎也成为了集团第一任研发总监。

  在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基础可依靠的情况下,马先铎硬是带领几名没做过研发的员工开始了“死磕”冷烫膜。

  

  图为2018年7月虎彩和高宝集团联合举办的“新冷烫技术市场应用及价值研讨会”

  一年后,虎彩自主研发的冷烫膜首次成功运用在烟包印刷上,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这一次,马先铎和他的技术团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2011年,泰山烟作为第一款采用中国冷烫膜技术的香烟,正式走进大众消费市场。就在当年,仅泰山烟与虎彩的合作规模就达4000多万元,从此完全打开了虎彩冷烫膜的市场局面,也让原来垄断的德国企业退出了中国冷烫膜市场。

  带着这股劲头,马先铎和技术团队乘胜追击,还围绕冷烫膜印刷工艺、冷烫膜印刷设备,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产业链。

  2018年,虎彩冷烫膜对外销售额达到4700多万元,冷烫设备专利收入累计达到400多万元,稳稳占据着国内冷烫膜市场头把交椅。

  

  

  图为2011年虎彩研发中心展厅落成

  凭借着冷烫膜技术的成功,虎彩此后还成功研发出“纸上3D直印”和“铂金浮雕”技术,与“冷烫”技术组成了虎彩 “三大技术”。其中“纸上3D直印”技术是虎彩的首创,其实现了对视觉图像的真实还原,具有动态、立体、真实的效果,突破了传统光栅胶片印刷的种种弊病。这一发明也再次惊艳海内外。

  瞄准500个起印的个性化需求

  在市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一款产品能不能够在瞬间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个性”和“差异”显得尤为重要。就如阿胶产品主打补血、保健功能之外,企业需要体现品牌的“不一样”,产品包装就成了实现这个“不一样”的主要解决方案。

  如今,作为虎彩小批量业务的领航人,马先铎清楚地看到了包装印刷行业所经历的巨变。他认为,现在正是虎彩小批量业务崛起的机遇期,这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行业环境是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的品类越来越多,导致单款包装的批量会越来越小,但对个性化包装的需求量呈现逐年增长之势。网红产品的出现,会不断地给消费市场带来新的需求,这些都为小批量包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印刷技术是基石。数码印刷技术的成熟,扫除了小批量包装生产环节的障碍。从国际发展水平来看,近20年来数码印刷已经非常成熟。虎彩也于2011年开始,在业内率先与惠普达成战略合作,启动了数码印刷机群的布局,无论是在能力还是经验上,虎彩都已领先国内同行数年。

  网络技术是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触达和订单交易更便捷。在虎彩传统包装印刷板块,一年下来几十个客户就能做十几个亿。而对小批量包装业务来说,客户的单次下单采购量都不大,这就需要不断获取大量的客源。同时,这类客户下单的频次更高,也需要更方便快捷的自主下单和交易平台。而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以在网络传输、平台化运营、流量获取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

  2018年,虎彩小批量业务步入快车道,“小前端,大后台”的发展战略正式落地,小批量包装在线下单平台虎翼智印也成功上线。

  随着500个起印等服务标准的推出,虎彩“多批次、小批量”的个性化、零库存的印制模式再一次让业界刮目相看。

  

  2019 年5 月,虎翼智印包装平台实现了可变卡盒、礼盒在线报价及3D 展示等,将小批量包装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推向新高度。

  挑战常在,观念也需常新

  做技术研发,马先铎没少费口舌。

  一项新技术的推出,往往需要反复测试和认证,失败也是常有的事。马先铎也因此需要经常去向公司高层、品控部门、销售部门、产线员工反复说明和解释,以争取他们的继续支持和配合。

  然而,新技术的不成熟,还是会让领导观望,会让品控部门因产品质量问题头疼,会让销售部门抱怨客户的投诉,也会让产线工人因下降的产能导致收入减少而产生抵触情绪。

  若不是对技术研发有着超人的执著,马先铎也会把自己淹没在“不实用、不可靠、没前途”的怀疑中。庆幸的是,马先铎通过自己的坚持让同事们对新技术研发的接受度和认知度都有了质的提升。

  

  图为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曹斌(左三)代表虎彩领取大会“质量匠造奖”

  如今,由马先铎执掌的小批量包装业务虽已起航,但路途依然曲折,这和他所做的技术研发工作也颇为相似。亲历其中,马先铎看得更真切。他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

  1、观念革新迫在眉睫。团队习惯了过去的作业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和客户打交道的方式,对新的业务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与客户的沟通方式理解不到位,工作思考也经常落后于业务大战略。

  2、商品化能力不够。在做传统大客户包装业务时,虎彩可以根据客户的定制需求提供打样。客户基数不大的情况下,这种操作方式也容易实现。而对于小批量包装业务,客户数量成千上万,继续采用打样的方式明显行不通。所以,虎彩小批量业务就提出了包装产品商品化,找到客户的共性需求,将包装盒型归类设计,形成可供客户直接选购的包装产品。虽然思路清晰,但在实施推动的过程中依然还有诸多短板。

  3、产线能力有待提升。过去,传统大客户的一个单可以连着开机一个月不用换单,产线的操作和配合已经驾轻就熟。而现小批量包装有时一个单才印2000张,与大客户的一个单几十万张的印刷差异显著。所以,在生产的快速转换过程中,整个产线的柔性配合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挑战,马先铎指出最关键的还是团队观念需革新。只有对公司战略的认知更透彻,对新业务模式的理解更充分,对产品设计和工作方式多一些创新,才能更好呈现优秀的产品,满足广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无论是坚决走技术创新驱动之路,还是积极拥抱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马先铎认为依然任重道远,但可喜的是虎彩的“三大技术”和“小批量包装业务”正在虎彩的前进路上不断创造行业领先优势,为虎彩寻找的包装印刷高价值做了有分量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