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林和安的个人主页 > 印刷理念 > 访香港数码印刷协会邓满球会长

访香港数码印刷协会邓满球会长

资料来源:《印艺》2010年第3期 作者:林和安

作者简介: 林和安 一九八四年加入印艺学会,八七年获选为执行委员至今。二十三年来负责学会公共关系事务,促进两岸四地交流,一九九九年创办大中华印艺网www.cgan.net 。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顾问。中国《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印刷工业》、《广东印刷》杂志编委。

数码印刷峰会中前会长阮坡民先生与印艺学会执委合照

邓满球会长年轻时醉心艺术创作,曾连续七年担任香港写生画会会长,凭其独特概念和精湛技术,曾连夺两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独立短片最佳动画奖及四次优异奖。后来应邀担任该赛事评判而终止参赛。担任RTHK香港电台客席动画设计师,其中六套动画作品更被香港电影资料馆收藏,作为香港电影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其设计经验广阔,包括巨型教堂玻璃窗、大型主题乐园的多个建筑外形及室内设计、乐园人群分流系统、便利店CI,首次注入Ergonomic(人体工程学)于香港产品设计,并荣获工业产品设计奖。主张设计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曾被邀请领受奖学金(非香港奖学金)赴美国及日本深造各半年,却为让有限资金留给其他更有需要的求学者而放弃深造机会。新近接任香港数码印刷协会会长。今笔者代表印艺学会专访邓会长,以对数码协会及邓会长有更进一步了解。

邓:香港数码印刷协会会长邓满球

林:印艺学会公共关系事务总监林和安

主持数码印刷峰会

林:首先请邓会长简单介绍香港数码印刷协会情况。

邓:1998 年 4 月,我们刚在英国看完了 IPEX展览会,那时,在展场内数码印刷展馆的规模比以前大很多,我们因此隠约看见数码印刷的未来前景,兴奋之余,便匆匆下决心创办香港数码印刷协会。

回来后,我们开始组织,寻找协会的首届执行会员,包括联络Agfa、Adobe、CreoScitex、Screen、Epson、海德堡、罗兰、宝华、Ricoh、标准丝印、Syntax (Indigo)、Xerox、X-Rite、何锦隆等。他们在香港印刷界和数码印刷界称得上是最活跃的厂商和人仕。没想到,当创办香港数码印刷协会的提案向他们展示后,竟然得到了广泛支持,以上厂商和人仕成为第一批的创会机构会员和执行委员 (执行委员具有决策投票权)。协会最终于 2000 年成立。根据协会章程规定,两年进行一次选举。后来者,相继有Konica Minolta、Canon、马景记、保诺时、中华商务、Acumen、April、InfoPrint、Riso、Oce、Fingerprint等厂商也先后加入成为香港数码印刷协会会员。?很开心的是,现今香港数码印刷协会已在业界有一定的地位和认受性。

初期的数码印刷协会也面对过财务绷紧的日子,举办活动时捉襟见肘的情况时日有之。直到2008年举办第一届数码印刷峰会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峰会不但吸引了9家享有盛名的公司代表支持,Agfa、Canon、Konica Minolta、Ricoh、Fuji Xerox、Oce、HP、Epson、Kodak,会场更座无虚席,盛况一时无两。

除了入场劵的收入,更间接令本会会员人数倍增,一次性解决了财务困难,也确认和稳固了本会的影响力;亦为业界带来热烘烘的话题,在推动数码印刷的进程中,行出了关键的一步。

数码印刷峰会是一个非常成功项目

林:您在印刷及数码印刷将近30年,如何入行?

邓:事业上一直环绕印刷相关工作,起因偶然,父亲在饮早茶时认识了一名茶客,转介做暑期工,最初接触印刷是作影版见习,是口传手授的学徒制(証明比学校式更有效传承),难怪到目前为止,欧洲和日本亦普遍存在师徒制。老板对我不薄,让我大开眼界,做过令人着迷的手绘水墨分色,和过滤色镜分色。当时被认为是印刷工序中最高深神秘的智慧技术,因为过程全在黑房中进行,摸黑中完成。见证过感光玻璃片(玻璃片涂上感光膜作影版菲林用,用完可循环再用,只要去除旧膜,再重新涂上感光膜便可),自制碳精灯(用两技碳精条,通过高压电而于空隙之间产生强光电弧,作影版光源),公司从感光玻璃片过渡至感光菲林,由玻璃网屏(架于镜头与菲林之间,以调节光学焦距成像半色调网点Halftone投射于菲林上),由此玻璃网屏过渡至接触式菲林网屏,而此菲林网屏当时是Kodak出品,洋红色的雾化软片,从此上网变成最简单不过的工作,但仍然要求一些专门技巧和非手艺式思考。例如不同照片要以不同方式上网,补白就是其中一项高超技艺,同一照片可能需要数次曝光时间,并且需要不同光圈值拍摄,单是影版技术,就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影版后,手冲菲林,显影和定影后需用幼毛笔填遮光液做Mask和填补,后来过渡至菲林Output,以上一切技术从此烟消云散。由于供应菲林服务,所以能够见识到如何做电版、丝印、滚筒铜凹版,用金钢砂磨锌(锌版印刷后用金钢砂粒磨走印纹,可循环再用),亲手运用离心力涂上感光胶而造成锌版,过渡至预涂感光膜版(PS版),再过渡至现在的电脑直接制版 (CTP)。除印后工作外,印刷流程几乎全部涉猎。

但最后还是转往设计及正稿,其实我酷爱音乐,其时正跟随Peter Hung学习古典结他。转捩点由于偶然遇上设计的启蒙老师,当年一句话:『中国人将来要向日本人学习,无论武术、设计、书法等等。』当时心中暗想老师必定是神经病,我们怎么可能会倒过来向日本人学习自己的传统艺术?今天才知道老师是先知先觉,用心良苦,真不愧为人师。老师是一位纯艺术家,不喜合群,不算富有,当他收到我第一份功课时,即游说我转读设计,理由是天份。原来他对另一位艺术家朋友说,我第一份功课技巧和成绩已等同当年设计学院的毕业生作品。以一个当年对设计完全陌生的学生来说,给老师的冲击实在难以言喻。要找一位好老师是难,找一位好学生更难。为了推动我攻读设计,老师愿意从他的有限收入,替我交学费,因为读设计的学费并不易负担。虽然我一直没有接受他的金钱上资助,因为我觉得他的经济不比我好许多。但老师的好意,至今不忘,他另一句说话:『绘画不一定要像似。』他就指着墙壁上一幅石膏人头像的炭笔素描,那是隔壁教素描老师画的。虽然我后期的画作全是偏向写实主义,但这句说话对日后设计工作上主观色调的运用,起着魔法般的作用;亦带动着我日后教导学生的中心思想。

经老师多次鼓励,才正式去攻读从未听闻的平面设计,同时亦跟佘雪曼学习书法艺术。两年后,成立设计公司,间中因为老师要出席接受艺术奖,会找我代课,当晚代课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一群学生下课后步送我到远处的巴士站,边发问边等候巴士,待我登车后,还要目送我的巴士离开。这说明了他为什么喜欢上做老师,因为他拥有不少好学生。之后,老师还推介往官塘男童院教了一年美术设计,使我上了人生宝贵一课,对社会了解更多。记得当年出席又一村达之路男童院院长一个退休典礼,杨铁梁先生也是坐上嘉宾,他就坐在我的左手面第二排。典礼讲词中,院长感慨地道出,原来感化成效大约只得3%,但是为了这3%,我们不得放弃,这是一篇令人掉下泪的演词。

成立设计公司之后,由鸭咀笔做到针笔,针笔做到DTP。对于香港近代印刷业及设计业发展,具有十分全面的认知。过程中亦得过不少奖项,其中包括企业形象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建筑外型设计、主题公园设计、动画等。作品曾代表香港远赴海外,包括日本北海道札幌。接受过海外及香港不同媒体访问,包括来自东京的专业媒体,总算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

及后于日本广岛的Animation Festival参加了亚洲第一个Computer Animation Seminar,主持是一名英国人,台湾及北京、上海的代表都跑了去玩,座上客我是唯一的中国人。颁奖礼遇上PDI (Pacific Data Images) 的创办人之一,他有作品参赛获奖。当时只是Computer Animation的草创期,软件都是自己开发。PDI后来给DreamWorks买下来,创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卖座电影。日本回来后本想发展Animation,找过IBM、HP、Silicon Graphic、Apollo、Texas Instrument才知道香港落后。重遇中学同学,机缘下开展了Next Technologies的新事业,故事在此省略。

当年的铅笔写生,就在九龙尖沙咀天星小轮码头旁,画了两个多小时,引来很多围观路人。

林:能否分析一下传统有版印刷及无版数码印刷工作的分别。

邓:传统有版印刷及无版数码印刷工作的分别,两者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技术,虽然生产结果差不多,就好像Walkman不同于MP3。愈老经验的从业员,愈难放下知识包袱,这是我们上一代印刷人迫切要面对的困难。可喜的事,我们的所有深层经验,大都没有白费,纵使数码印刷带来许多自动化,CMYK的构成理论却依旧不倒。就好像Walkman技术虽然大不同于MP3,但扬声器部份始终不变。

林:数码印刷似乎是一条不归路,请问您在什么时间、什么状况下转入数码印刷呢?

邓:数码印刷的确无法走回头,自1988年创立Next Technologies以来,逐步看透了数码印刷的莅临,由推广高解像黑白打印机发展至今全彩色高速数码印刷机,方向愈来愈清晰。过程循序渐进,一切都是来得自然。这条不归路,是一条迟早要走的印刷路,并无更好选择。就好像电脑直接制版亦可以说是一条不归路,但我们可有回头的选择吗?

香港数码印刷协会委员于颁奖礼祝酒大合照

林:在数码印刷发展上如何开拓您的业务?如何获取盈利呢?

邓:不断寻找本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合适外国市场的产品,不一定合适香港,香港自有其独特市场形态,配合总比开创容易。要盈利,必须把所有鸡蛋放于一个篮内,然后好好看管。好好的去钻营其技术,提升有关质素,令客户得益,能好好的经营,互相在业务上有良好的盈利。

林:这两年来数码印刷大奖办得十分成功,一共有几个类别呢?今后如何再使它更具影响力呢?

邓:大奖是由市场及参赛者决定,我们可以做的不多,只是提供一个可供互相切磋的平台,鼓励参加,设定评分标准,再每年不断检讨并完善。用比赛形式选取数码印刷作品作展览,并透过展览宣传使印刷品买家、用家、有关出版和设计等人士,对数码印刷有更深入的认识。赛事分四个主要项目进行,包括:静电式单张纸印刷、静电式书刊印刷、可变数据印刷及喷墨印刷,每组设金、银、铜及两名优异奖,共设有32个奖项。大奖已经是踏入第8届,影响力早已形成,受到业界的认同和注目,目前已是无可替代。

探索日本文化艺术,游经鲛町芜岛的种差海岸

林:数码印刷杂志在您领导下十分成功,您是如何使它有那么好的内容和业绩呢?

邓:2008 年底,新编辑组受命于前会长阮坡民先生,要把 HKDPA 杂志重新整顿,刚好过了一年,我们从凌乱中规范秩序,只有半月时间中赶紧筹备,重新塑造做一本专业刊物,需要建立风格,拟定排版式样,并且四处寻找可模仿的对象,始发觉可以借镜的杂志委实稀少。更不用说要找一本专业水平而不光是吃喝玩乐的刊物。我们唯有自己拟定目标,包括会员服务,也对香港作出一份贡献。而且我们是真正把色彩管理应用于杂志上,十分注重如何从理论付之实践,读者可以从阅读本刊,感染到编辑组的热诚和技术灌注。最后我们得以取自日本杂志的创作灵感,绝不浪费读者宝贵时间,言简意赅,少废话,专注,清晰而不离主题,规范中包容变化。避免脱期,坚持于出版月份前一星期要送到读者手里。办一份免费杂志的确有其独特之难处,我们曾经研究过本港不同的免费杂志及报纸,从发行量、渠道,内容、对象,都仔细思索过。由策划、设计、定型、制作流程、进化模式、包装、以至采访风格、品味形态、功能设置等。现在我们其实已经可以专业角度,教导会员如何营运一份刊物。香港就是欠缺了数码印刷及印前的专业教育,所以我们需要身兼数职,让从业者及下一代可以于本杂志中汲取必需的新知识。

2009 年 3 月份,我们把杂志的 PDF 版上载互联网,踏上一个全新里程,我们有别一般网上杂志及报纸,我们刻意保留一切平面设计的元素,依样葫芦把所有搬上互联网。自始收到不少海外查询,来自北京及台湾的投稿,来自欧、美、亚洲的商业寻找。我们因应作出配对服务及解答疑难,作为对会员甚至非会员的一项无条件协助。

去年 11 月,我们大胆地实现了另一项创新概念,应该是香港,更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本平面杂志连接上 Video,我可保証日后将会更多平面媒体跟着仿傚,必要时我们会乐于提供技术援助。

我们从未对HKDPA内容和业绩高于预期而自满,反而会以更高要求去回馈读者和赞助商,为业界效力之余,首要目的还是要为会员服务。

2007 年参观东京 JGAS

林:香港数码印刷网站已对外公开,今后如何使网络对协会及会员有所助益呢?

邓:网站由本会前会长阮坡民先生花了许多心思和时间,帮助重新搭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可加强本会对外交流,会员更可以摆脱地域界限,时刻保持与本会联络,得知最新消息,和杂志互补不足。

林:您自己Next Technologies公司又如何成功转型数码印刷呢?协会对事业有何影响呢?

邓:Next Technologies创立以来,经历了DTP系统,Mac到PC,免药水菲林输出机,到免药水印版输出机,而目前已经转型至数码印刷机,一直与国际大方向同步。

协会对本身工作上无太大影响,个人付出当然在所难免,其实每一位数码印刷协会的委员,都无私付出。亦全靠执委会的执行委员群策群力,本会才可稳步成长。他们有充分经验、睿智、高效率、业内精英。包括有Agfa/Monica Lai、 Konica Minolta/Kenneth Lee、Canon/Vincent Leung、Ricoh/Fred Chan、City University/Paul Yuen、Oce/Louis Woo、Fuji Xerox/Ruby Tsang、IVE(MH)/ChanTak-fai、Fingerprint/William Ho、Apis/William Hui、Pang Ping Yiu、HKPRC/Ricky Lee 因为会务都以团体精神进行,分工清晰,只要大方向正确,对我们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而Next Technologies可能会因此而知名度更高,这是无可避免。

邓生与笔者一起参观AGFA展出Anapurna宽幅喷墨印刷机

林:对数码印刷产业和协会今后发展,您有何看法和期许呢?

邓:数码印刷必然是印刷产业主要发展的方向,我们需用心面对,不要走回头路。香港需努力转型,特别是报业和柔性版印刷,明显是十分落伍。急需转变设备,学习新技术,这正是本会最初成立的动机。印刷产业是一个笼统名称,是一个十分精确,融合多方面技术,充满挑战的独特行业。具备了光学、物理、化学、美学于一身,从业者更需要经济学头脑,发展至数码印刷是必然的科技结果,就好像菲林相机,发展至数码相机一般,无法逆转。这两年间发展速度特急,大大超出预料之外,五年内必有清晰定案,非接触式印刷年代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超卓成就。

非常感谢邓会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此次专访,希望今后与本会多加强交流合作,祝香港数码协会会务兴旺!

Switch to our mobile site